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渔业资源潜在生产量

来源 :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leepOrW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2000—2001年对闽南—台湾浅滩海域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和结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生态效率,资源生物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现场调查,并以多年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应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渔业资源生产量,进而应用Cadima模式估算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结果表明: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的渔业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09.06×104t和114.84×104t。Cadima模式估算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58.70×104t。1995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在62.05×104t~67.29×104t,已连续11年超过了渔业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1997年以来投入的捕捞力量已连续9年超过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呈现渔获量和捕捞力量"双超"的局面,从而导致渔业资源,尤其底层和近底层主要经济鱼类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小型化、低龄化,生态学参数渐近体长L∞和渐近体重W∞趋小,生长速率k加大,体重生长拐点tr提前,初届性成熟提早,捕捞死亡系数提高等变化。这些变化与捕捞力量和渔获量均呈较显著相关,表明渔业的投入和产出系该渔场鱼类种群生态学参数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该海域捕捞渔业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当前应实行捕捞"负增长"制度,以遏制渔业资源的进一步恶化,待到渔获量降到最大可持续开发量时才实行"零增长"制度,渔业资源方能得以恢复,近海捕捞业才有持续发展可言。
其他文献
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激烈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并且逐渐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国对创新药研发环境显著改善,这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我国具备基础科研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发展逐渐壮大,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投融资活动也趋于多样化,如通过引入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重组、并购交易等利用市场法则的经营方式,也有通过专利授权、增资扩股、定向增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协同发展对建立健全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进而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耦合协调度评价法测算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探究两者协同发展对消费水平及结构的影响。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调控与布局优化、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面临经济总量占全国份额下降、三省市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协同创新与产业合作不足、城市体系不完备、碳排放强度过高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加快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进一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强化“一
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离不开建筑工程的大力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民众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性能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精细化管理能够帮助建筑企业深入了解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隐患等情况,确保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其次阐述了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在"渗透现象"与"水进出动物细胞的原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基于给定的事实和证据,采用演绎和推理的方法,以模型的形式构建扩散和渗透作用的概念,并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拓展等环节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促使其进行深度学习。
我国房地产业经过30多年的大浪淘沙,一些房地产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行业标杆,然而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增加。研究典型房企的财务风险,可以起到借鉴作用,帮助其他房企进行财务风险的预测和监控。本文通过对恒大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梳理该公司在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及风控体系中的存在漏洞及缺陷,提出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并进一步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系统规划提出建议。
体验时代,用户认知逻辑迎来巨大转型,即人们往往不再根据客观事实来认知世界,而更多地依靠非理性因素来建构对于自我和社会的认知。本文从关系、情感、场景三个维度阐释了体验时代影响人们认知新变式的三大特征,并基于此分析了合理引导和影响用户行为的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基于我国长期发展道路的历史性经验与教训的深刻认识,是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综合判断,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洞庭湖流
新时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先后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空间和产业的融合,而新型城镇化则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经济、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二者之间具有密切关联、互促共进、相辅相成的内生关系,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破解目前面临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状况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时代背景下,旅游资源富足地区如何做到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学术界关于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耦合协调度与协同发展水平方面,关于协同发展效率的研究不多。甘肃省拥有全国排名前三的旅游资源,是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生态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