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蒸发器制冷系统的通用模型建立与验证

来源 :第七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各个蒸发器内参数相互影响,建立多蒸发器制冷系统的通用仿真模型比较困难.文章首先建立了多蒸发器制冷系统各组成部件的模型,并提出一种通用仿真模型.通过比较仿真得到的数据和实验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得到的数据与试验数据符合的很好,制冷量、能耗以及COP的平均误差分别约为4.69%,4.64%,1.19%.结果还表明建立的模型能适用于任意数目蒸发器的变流量制冷系统仿真研究.系统仿真时间并没有随着蒸发器个数的增大而急剧增加,证明了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蒸发器个数无关的特性,其通用性得到了验证.
其他文献
通过对国产典型产品比较发现,双级螺杆式压缩机COP值高于双级活塞式压缩机.在-35℃/35℃典型工况下,平均COP值高11.4%,最大增加了18.3%.实例分析表明,不同方案配置的电机功率差别很大.活塞机比螺杆机方案电机总功率明显偏大,平均大20%,差别最大的总功率增加了42%.因此,在制冷系统设计选型阶段,应对压缩机不同选型方案COP及电机功率进行优化,应认真核算实际需要的电机功率.对于年运行≥
设计了由太阳能集热循环,R290喷射制冷循环组成的太阳能辅助热源的R290蒸气喷射制冷循环,通过热力计算得出,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喷射器引射率的增大,发生器出口R290蒸气温度的升高,冷凝温度的降低,太阳能保证率的增加,太阳能辅助热源的R290喷射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增大。并与常规R290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比较得出,太阳能辅助热源的R290蒸气喷射制冷循环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具体的运行工况和运行环境,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以其无污染、低消耗、运行平稳、用能模式多等优点在节能和环保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相对于压缩式制冷,其效率较低,因此,限制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基于溴化锂水溶液气液特性中气液相平衡和溶液混合与分离的原理,通过调节机组循环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的参数,实验分析对制冷机组制冷特性的耦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蒸发温度、充注浓度和吸收压力的提高均能提高制冷量和COP值,且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是一种采用多元混合工质的制冷系统。针对自复叠制冷系统刚开机时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压力调节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缓冲器、膨胀容器、压力控制阀等,缓冲器和膨胀容器对刚开机时排气压力过高有缓冲作用。缓冲器中引出一个支路,经过压力控制阀和膨胀容器后实现高低压旁通。气液分离器上部各引出一个支路,并联旁通到膨胀容器,对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进行有效的控制。
为满足不同用途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制冷系统日趋多样化。为了实现不同制冷系统的快速仿真设计,需要构建通用的制冷系统仿真平台。本文先探讨了制冷系统通用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然后介绍了制冷系统通用仿真平台GREATLAB的构建思路,最后探讨了制冷系统通用仿真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R290和R13I1组成的混合制冷剂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该混合制冷剂的温度滑移特性、热力学特性、环保特性、安全特性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由质量分数为60%R290/40%R13I1组成的混合制冷剂对环境危害很小,具有合适的压缩比、单位制冷量和排气温度,在替代22上是完全可行的。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矿用救生舱的基于传统降温技术的蓄冷型降温系统。通过在真人生存条件下,对蓄冷型降温系统进行性能试验,得出舱内不同位置点的温度变化曲线。试验表明,降温系统性能总体稳定,能够为舱内人体生存提供较为舒适的温度生存环境,为设计和有针对性的研究矿用救生舱降温系统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研究提高传热效率、降低能耗的用于电冰箱(柜)的蒸发器的进液方式,采用下进上出的满液蒸发的方式,其特征在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采用满液蒸发,制冷剂蒸发充分,与蒸发器管的换热效率高,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制冷量,使压缩机工作时间减少,从而降低了能耗,综合节能率为8%左右。
本文搭建了反重力多蒸发器CPL热管系统。整个系统包括一个储液器,四个蒸发器,八个冷凝器,一个蒸汽管道和一个液体管道。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系统的启动性能,并对启动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1) 对于液体干道内充满液体的启动情况,储液器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漏热,而是回路压力升高所致;(2) 较大的热载荷有利于启动,并随着热负荷的增加,启动所需时间越短;(3) 在小热负荷下,系统
针对气体轴承结构的某航空用空气透平膨胀机出现的低频振动现象,进行了低频振动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轴承供气压力与升速率下的转子低频涡动和低频振荡特性,进一步分析了低频振动对轴系稳定性和机械效率的影响。试验验证了低频振动对转子运动行为及失稳的影响,并利用相应措施抑制和消除低频振动,揭示了转子低频振动与机械效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