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工资差距和工资溢出--基于中国长三角地区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来源 :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ou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中国长三角地区2003-2007年26428个企业的(4046个外资企业和22382个内资企业)面板数据,估计了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工资差距,并从行业(20个二位数制造业行业)和区域(长三角地区18个城市)就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长三角地区外资和内资企业存在显著且不断扩大的工资差距,其在不同行业和区域的表现明显不同。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溢出和潜在的技术溢出两种渠道产生:从行业层面看,同一区域的外资企业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冲击和工资溢出效应对同一行业内资企业的工资产生显著影响,且前者对内资企业工资的提升作用大于后者;从区域层面看,不同城市内资企业的工资受到本地和相近区域外资企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数据,本文深入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工业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 (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出口决策、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和出口额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从标准化系数来看,其对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和出口额的影响相对较大,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集约边际上,并且在集约边际内部,企业主要通过调
作为转型期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出口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我国出口企业严重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直接导致我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出口企业频频遭受发达国家反倾销制裁。我国亟需加快转变出口贸易发展方式,推动出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品牌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这些都离不开金融发展的支持作用。探讨金融发展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尤其是从出口的二元边际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对出口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企业异
中国出口在频遭贸易限制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为我们思考中国出口提供了天然背景。我们基于产品质量视角发展了一个开放经济下的简单双寡头模型来分析贸易限制与产品质量选择的关系,从理论上证明了高质量产品国家实施的贸易限制对低质量产品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可能存在正效应,而对其自身的产品质量则可能存在负效应,但与此同时却对低质量产品的价格有负效应。这为我们解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改善和"低价陷阱"并存现象提
本文将偏离-份额分析法应用到国际技术扩散的构成分析中。构建了国际技术扩散的偏离-份额分析理论模型,选取了56个样本国的数据,在SITC两分位97章商品的基础上,对中国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获得的国际技术扩散的构成进行了全面解析,从而深入把握各因素对我国通过国际产品贸易渠道获取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回答了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国获得多少国际技术扩散、它们的影响方向和力度如何等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正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对于出口企业而言,研究开发与市场拓展是两项重要的转型策略。本文利用一个大规模非平衡面板,将出口企业分为一般出口企业、出口加工企业和混合出口企业,研究这三类企业研究开发策略选择对于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市场拓展策略对于研究开发选择与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一般出口与混合出口企业的研发概率与绩效都高于不出口企业,但研发行为在短期内并不能提高企业生产率。进一步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product cycle dynamics with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productivity, accounting for the imperfect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I d
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本文以中国2001年加入WTO为背景,旨在考察进口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微观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主要体现在由中间品关税减让引致的成本节约及多样化优质要素效应上。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进口自由化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最后通过生存分析发现,进口自由化有助
Energy-related CO2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by re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Using the emissions embodied in bilateral trade (EEBT) approach based on input-o
在生产分散化和贸易一体化背景下,当前基于领地责任原则的碳排放核算指标在减排公平和效率上存在重大缺陷,消费者环境责任指标和责任分担方案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梳理了已有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指标和责任分担方案,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其次,本文对已有指标进行拓展使之适用于统一的MRIO方法论框架,并基于WIOD数据集对各类碳核算指标和责任分担方案进行经验评估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消费侧排放责任
本文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将污染作为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非合意产出纳入生产理论,测度了我国部分城市2005-2010年基于环境绩效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重点考察了各地区贸易开放对当地全要素能源效率以及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的影响。分析发现,贸易开放不仅在短期对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有着显著的负影响,在长期也会限制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因此,要改善贸易对基于环境绩效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则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