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PRRSV流行株ORF5、ORF6、ORF7基因序列的遗传演化和系统发育关系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RT-PCR技术对2001~2007年分离自山东地区10株(ShanDong-3、SD-JN、SD-ZQ、SD1、SD2、SD3、SD4、SD5、SD6和SD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进行ORF5、ORF6和ORF7基因的扩增、克隆和测序,与已知序列的毒株的相应片段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并对其遗传演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10株病毒仍属北美洲型,其中2001~2002年分离的SD1株、SD2株和2006年分离的SD6株核苷酸序列之间的ORF5、ORF6、ORF7同源性分别为99.2%,99.8%,100%,均与北美洲原型代表株(VR-2332株)和疫苗毒MLVRespPRRS Repro USA遗传距离较近,同属一大分支;2006~2007年分离的PRRSV ShanDong-3、SD-JN、SD-ZQ、SD3,SD4,SD5,SD7分离株ORF5、ORF6、ORF7同源性分别为97.8%~100%,99.4%~99.8%,99.2%~99.7%,均与国内96年Ch-1a和2002年HB-1株及2006年分离鉴定的国内高致病性分离株(JXA1、Shanghai、HEB1)同属一个大的分支。首次证实目前山东省同时存在高致病性PRRSV和传统PRRSV,并且有由传统PRRSV向高致病性PRRSV演化的趋势。
其他文献
从广东各发病猪场病料中分离到12株高致病性PRRSV,分别命名为GDB1~GDB12。设计一对ORF7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从各PRRSV病毒株中扩增出ORF7基因片段,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9-T载体上,通过测序分析获得正确的序列。结果表明,12株PRRSVORF7基因长度为489bp,共编码124个氨基酸。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同时与经典毒株VR-2332株、LV
猪圆环病毒2型(PCV2)于1997年首先被发现,并被确认为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重要病原。各国学者相继对PCV2病原学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除PMWS外,PCV2感染还与母猪繁殖障碍(Reproductive failure,RF)、断奶猪和育肥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肉芽肿性肠炎及肝炎等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PCV2感染引起的不同临床疾病中,PC
利用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以A/Swine/Henan/S4/01(H3N2)毒株为亲本株,采用RT-PCR技术对该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分11段进行扩增,通过与双向转录载体pHW2000连接,转染293T和MDCK共培养细胞,成功拯救出全部基因均来自于A/Swine/Henan/S4/01(H3N2)的猪流感病毒,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拯救毒株在鸡胚半数感染量,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稳定性试验等方面都与亲
蓝舌病(Bluetongue,BT)是一种经吸血昆虫传播,引起反刍动物疫病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上报疾病(以前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蓝舌病对动物和动物制品国际间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均将其列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其病原还是人用动物源生物制品(如人用牛源凝血酶、凝血因子Ⅷ、聚合牛血红蛋白、胸腺肽、羊胎盘素)和生物制品敷料(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对绵羊和山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可高达100%和90%,在发展中国家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被OIE列为A类疾病。该病首次报道于西非的科特迪瓦,其后流行于撒哈拉以南和赤道以北的多数非洲国家,中东到土耳其的几乎全部国家,在南亚、西亚、印度和它的领国都广泛传播。中国的周边国家老挝、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俄罗斯、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都曾于2003年暴发过大规模的小反刍兽疫疫情。
根据GenBank发表的N1和N2亚型猪流感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NA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FastBacGP67A和pFastBacGP67C杆状病毒载体上,筛选阳性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GP67A-N1和pFastBacGP67C-N2,转化含有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构建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转座子rBacmid-N1和rBacmid-N2,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用于猪圆环病毒1型(PCV1)血清抗体的检测。对IPMA抗原反应板的制备、被检血清稀释倍数、酶标抗体及底物显色液等进行了系统试验。用IPMA法对已知PCV1和PCV2参考阳性血清进行试验表明,血清稀释倍数≥1:100可消除两种病毒间存在的低水平交叉反应。该方法与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的PCV1-Cap重组蛋白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符合率为88
小反刍兽疫自2007年开始传入我国西藏地区,给我国养羊业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但目前有关小反刍兽疫侵染方式、致病机理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考察麻疹病毒这些方面的情况讨论了小反刍兽疫病毒特别的侵染方式、系统感染现象、免疫逃避机制、群体流行以及将来应该关注的研究重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以母猪生殖障碍和仔猪严重呼吸困难导致的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于1987年首次在美国发现,又称“蓝耳病”,已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也呈地方流行,对养猪业构成巨大威胁。PRRS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大小为15kb左右。含8个开放阅读框架(ORF),其中ORF1位于病毒基因组5端非编码前导序列之后,占基因组的80%,编码病毒RNA复制酶
以临床“高热综合征”病例中分离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HBR变异株接种试验猪制备抗血清,采用硫酸铵盐析法提取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IgG,建立了一种直接免疫荧光诊断方法(DIFA),用于病毒感染单层细胞及动物脏器组织切片中抗原检测。本试验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增殖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接种后16h检测到抗原阳性细胞,于6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