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广东分离株ORF7基因的序列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xq1357130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广东各发病猪场病料中分离到12株高致病性PRRSV,分别命名为GDB1~GDB12。设计一对ORF7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从各PRRSV病毒株中扩增出ORF7基因片段,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9-T载体上,通过测序分析获得正确的序列。结果表明,12株PRRSVORF7基因长度为489bp,共编码124个氨基酸。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同时与经典毒株VR-2332株、LV株、JXA1及周边国家、国内分离株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GDB1~GDB12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2.2%~93.3%之间,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2.2%~93.5%之间;和欧洲型代表株LV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55.3%~57.4%之间,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55.0%~58.1%之间。与最近国内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分离的PRRSV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8.7%~100%之间,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8.0%~100%之间。从遗传进化树上可看出,12个毒株与Henan-1、SY0608、HUN4、NX06等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CH-1a、MLVResp、VR2332等毒株亲缘关系较远。
其他文献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戊型肝炎病毒科戊型肝炎病毒属的唯一成员,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源性戊肝暴发的主要病因,同时也是戊肝流行区和发达国家戊肝散发的主要病因。尽管血液传播途径和垂直传播途径也有报道,但HE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青壮年感染HEV后的死亡率为0.5-3%,而孕妇的死亡率较高,达15-20%。HEV是一种无囊膜含有单股正链RNA的病毒,有三个不连续
对携带兔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asd-pBMIC-5-IL-15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550(X4550/asd-pBMIC-5-IL-15)进行了安全性、稳定性与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菌在109cfu剂量以下对家兔是安全的;连续培养30代重组菌,质粒可稳定存在于X4550内,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用重组菌2次免疫动物后,既能诱导机体产生抗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抗体,也能显著增
RT-PCR扩增获得与F、HN基因大小分别一致的特异性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并鉴定正确后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F基因ORF(开放阅读况)为1662bp,HN基因ORF为1716bp,分别编码533和571个氨基酸残基,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残序列为112R-R-Q-K-R-F117,与强毒株特征相符。进化树显示,该毒株属于基因Ⅶd亚型,该型第101位和121位氨基酸残基分别是K(赖氨
新近分离的鹅副粘病毒JLSY03株经SPF鸡胚增值纯化,通过血凝、血凝抑制实验及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确定其为Ⅰ型禽副粘病毒(PMV-1)。采用RT-PCR方法成功扩增出JLSY03株蛋白基因,并进行测序,其核苷酸序列大小为1815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1662bp),编码533个氨基酸,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特征相符,属基因Ⅶ
目的:克隆和表达弓形虫虎源野毒株ROP5蛋白基因。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弓形虫感染虎腹水中扩增出ROP5基因,将其克隆入T载体中进行测序和分析,并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该基因全长1650bp,编码549个氨基酸。其中前24个氨基酸构成信号肽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RH株相比,有12个核苷酸有差异,导致7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两者核苷酸和推导氨基
从犬新孢子虫cDNA文库筛选出一个编码犬新孢子虫二硫氢键异构酶蛋白的基因。全长基因和它的截头译本被克隆到pGEX载体,并且像融合蛋白一样表达到Escherichia coli。发现截头基因在E.coli中有高水平表达。截头蛋白用在一个用ELISA检测牛犬新孢子虫抗体的实验中。结果显示截头蛋白不能作为诊断牛犬新孢子虫的诊断抗原。另一方面,进行了一些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纯化的截头蛋白展示具有类似陪护
从乳腺癌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出Id-3的编码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6P-1中,重组质粒经PCR、酶切、测序鉴定证明,Id-3基因已正确克隆至pGEX-6P-1中,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相对分子量为39000GST-Id-3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Westernblot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的GST-Id-3融合蛋白,并
探讨3株光合细菌CpG-DNA对正常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疫苗佐剂的效果。将大肠杆菌CpG-DNA、光合细菌CpG-DNA单独或与新城疫Ⅳ系LaSota株弱毒活疫苗配合免疫小白鼠。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病毒特异性血凝抑制抗体,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测定小白鼠的脾脏、胸腺指数。经组间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大肠杆菌CpG-DNA 7 d时、光合细菌CpG-DNA 15 d时可明显增强特异性血凝抑
根据GenBank中公开的鸡新城疫病毒(NDV)基因序列合成了一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了鹅源Ⅰ型禽副粘病毒(APMV-1)JG97株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HN)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载体中,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扩增的基因片段含一个完整的、长1716bp的HN基因阅读框,编码的571个氨基酸中含有13个Cys残基和5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JG97株与SF02、G
将DEVC-KCE株ul27基因9个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后转化宿主菌Rosetta(DE3)PlysS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后的产物以鸭抗DEV高免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UL27-1、UL27-4、UL27-6和UL27-8段具有抗原性,是B细胞线性表位的优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