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难治性高血压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山西省肾脏病学术会议血液净化质量培训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一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2013年1月14日行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常规腹股沟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及股静脉,分别置入两根7F血管鞘,先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右肾动脉无明显异常。再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分别从左、右肾动脉的远端始行“Z”形消融至肾动脉开口处,消融过程中患者发生疼痛予以芬太尼止痛治疗。消融能量为1OW温控45℃,实际温度40℃,每点放电到4.0-4.5 W有效功率后120秒,右肾动脉消融9点,左肾动脉消融8点,消融完备后,拔管后压迫止血,返回病房。患者术后血压无明显好转。夜间血压最高时220/123mmHg;患者出院后血压好转,自行减少降压药物用量。患者4月8日再次入院,拟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术前查动态血压:平均白天162/91 mmHg,夜间164/93mmHg。患者此时服用的降压药物为: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2/日,常药降压片1片3/日,厄贝沙坦150mg 1/日。术前iPTH1247.4pg/ml。4月18日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术后左上肢iPTH 2.6pg/ml,右上肢2.5pg/ml, 4月23日出院。
其他文献
糖皮质激素对消化道粘膜,尤其是胃粘膜有损伤作用,可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等,有学者便把运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疾病诱发的消化性溃疡称之为类固醇性溃疡。可采用胃粘膜保护剂。传统的胃粘膜保护剂有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铝剂、铝碳酸镁、铋剂等,新型胃粘膜保护剂主要有替普瑞酮、麦滋林-S、伊索拉啶、瑞巴派特、吉法酯等。根据胃粘膜炎性损害疾病主适应证治疗需要合理选择胃粘膜保护剂的种类和疗程。根据可能引起粘膜炎性损
本文探讨了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时机,临时性留置导管通路的选择,长期留置导管通路主要适应症,永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的选择,移植血管内瘘等相关问题。对血管内瘘术前评价。分析了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以及内瘘的重建。
血液透析管路冲洗与预冲是透析前,将一次性透析管路和透析器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排净透析器和管路中的空气,充分冲洗透析膜内、外,清洗透析器及管路中的各种微粒及残留的消毒剂,减少首次使用综合征,确保治疗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密闭式预冲操作规范,密闭式预冲方法,干膜与湿膜不同的冲洗方法,密闭式预冲的注意事项,无肝素吸附预冲方法等问题。
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糖尿病患者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群的2~4倍,更易发生多支病变,其狭窄程度也更严重,首次发生心肌梗死后一年的病死率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探讨了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并发冠心病的诊断要点,糖尿病肾病心脏病变的临床表现,糖尿病性肾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已成为全球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导致的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构成原因.虽然大量临床研究证实DN早期及时采取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改善微循环等干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药物能够有效阻止DN肾损害的进程.中医中药在治疗DN中有着丰富的临床
会议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机理是在肾元禀赋不足的基础上,燥热伤阴,阴津持续耗伤,损伤肾体,戕伤五脏,从而出现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病变化,最后导致湿、濁、瘀、虛相互交结,壅结体内.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早期宜滋阴健脾,补肾涩精,争取使病情逆转;中期宜益气养阴,健脾益肾,不使病情悪化;后期宜调理阴阳,健脾利水,尽量让病情稳定.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固护阴津,化瘀通络,俾能使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尽管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腹膜透析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大量研究也发现腹膜透析病人的长期存活率与血液透析病人相似,甚至在透析最初2~3年的存活率优于血液透析病人,但腹膜透析病人的退出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在透析数年残余肾功能丧失以后.本文分析了腹膜透析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营养不良,腹透管移位、堵塞、渗漏、浅克夫外露,水负荷、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腹膜炎、隧道炎
观察血清FcγRIIB/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指标的关系,并进行中医证型分析。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FcγRIIB/C浓度没有显著变化;血清FcγRIIB/C与hs-CRP呈负相关;hs-CRP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