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草石斛试管苗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l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环草石斛试管苗进行动态研究,为试管苗各生长发育时期合理调控技术措施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试管苗进行生长动态调查,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结果:环草石斛的种子质量对试管苗的质量影响较大。环草石斛生长5~8个月时试管苗苗高和茎粗生长最快,生物量积累表现为前期缓慢,中后期较为迅速,其中7~8个月时试管苗生物量积累速率最高。试管苗生长8个月时的多糖含量最高(5.98%),8个月时的试管苗生长旺盛,生活力强.从多糖含量、干物质积累量、试管苗活力和生产成本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生长8~lO个月的环草石斛试管苗出瓶移栽较为合适。
其他文献
栽培柴胡的地上部分经提取分离,用波谱分析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得到7个单体,分别是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槲皮素(quercetin)、山萘酚(kacmferol)、山萘酚-7-O-鼠李糖苷(kaemferol-7-O-a-L-rhamoside)、异鼠李素-3-O-β-D-毗喃半乳糖苷(isorhanmctin-3-O-15-D-pyranogala
目的:通过对甘肃栽培柴胡与野生品的生药学比较研究,确定柴胡品质的评价依据。方法:采用传统鉴别和现代科学技术于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及指纹图谱等方面对甘肃野生与栽培柴胡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其品质优良度。结果:甘肃野生柴胡与栽培品在性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效成分含量也有所不同。结论:本研究为甘肃柴胡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目的:总结小包装中药饮片库房管理的经验。方法: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并不断积累。结果:采取库房定位管理,能方便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入库、出库、养护及计划的制定等,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结论:本办法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目的:提出构建一套客观化、系统化的分析体系,以快速准确地评价中药制剂工艺改变性质和程度。方法:在对不同制剂工艺及条件对中药制剂有无质的影响这一问题客观阐述的基础上,剖析了现有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手段用于评价中药制剂工艺改变性质缺陷。结果和结论:中药制剂工艺性质改变评价应紧扣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直接以其生物效应为衡量指标,建立一套以生物热动力方法为主要检测手段、多方法递进检测的中药制剂工艺改变性质评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ame atomic absorptionspectrometry,FAAS)测定了黄芪、白术、防风及玉屏风散各次水煎液中铁、铜、锰、铅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中药各次水煎液中微量元素的浸出率各不相同,应合理用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
总结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药制药专业开设《中药材概论》课程的经验,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为同类院校开设同类课程提供借鉴意义。
根据《天麻栽培》等专业课教学的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及面向全国20000多人次短期培训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做学合一、增强能力,善问激疑、启迪思维,类比事理、形象记忆,归类比较、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是我们对学生掌握鉴别方法、实际操作与判断能力的评价手段,十分重要。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因此,进行了计算机考试系统的研制。
通过查考、比较历代主要本草文献和植物志,对中药楮头红进行了本草考证。从植物形态,分布与生境等方面考证,楮头红原植物即野牡丹科(Melastomaceae)植物楮头红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
目的:探讨甘草种内不同种质资源中β-香树酯醇(β-amyrin)合成酶基因第一外显子序列变异,为筛选、培育优质药用甘草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β-香树酯醇合成酶基因第一外显子,测序,比较4个产地野生甘草和1个人工栽培甘草的β-香树酯醇合成酶基因第一外显子序列。结果:内蒙古杭锦旗、新疆吉木乃、新疆尉犁三个野生甘草种源的序列相同,吉林长岭种源在第71碱基处有1个碱基发生变异;杭锦旗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