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白光光源用CsPbX3纳米晶薄膜复合YAG∶Ce3+PiG材料

来源 :2017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无机卤化铅铯钙钛矿(CsPbX3,X=Cl,Br,I),展现出优良的发光特性,以及可调节的发光波长.最近几年,已经广泛地研究和报道,并且被视为一种在光电器件中有前途的材料.但是量子点的不稳定性以及胶体特性影响了其在实际上的应用.本篇报道利用流延工艺制备了 CsPbX3环氧树脂复合YAG∶Ce3+PiG材料,而环氧树脂可以有效地提高CsPbX3量子点的稳定性,并且实现了 YAG∶Ce3+PiG在白光LED 中的色度可调.由于YAG∶Ce3+缺乏红光成分,本文通过将YAG∶Ce3+与CsPbI2Br环氧树脂复合,可以有效地补充红光成分.在20 mA 的测试电流下,我们得到了光效为42.12 lm/W,相对色温4067 K,显色指数90.5 的白光LED 器件.该结果表明,全无机钙钛矿CsPbX3有望在固态照明中发挥出其优良的显色性能.
其他文献
利用椭圆偏振仪拟合得到的褪色态电致变色层WO3、着色态电致变色层LixWOy、离子传导层Ta2O5、离子存储层NixO、SiO2薄膜折射率与消光系数,通过TFCalc光学设计软件计算器件褪色态、着色态透过光谱.发现波长550 nm处,理论器件变色幅度可以达到66.9%,大于实际测试光谱的56.7%;通过增加减反层,可以进一步提高器件变色幅度至77.7%.
全无机CsPbX3(X=Cl,Br,I)钙钛矿量子点由于其优异的发光性能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然而,目前CsPbX3QDs由于在空气中稳定性很差且易发生阴离子交换反应而限制了其的应用发展.采用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式将CsPbX3 QDs 嵌入介孔SiO2 中制备固体复合材料(QDs/silica),QDs/silica 复合材料不仅维持了量子点的优异的发光性质,且提高稳定性,防止当不同卤素的量
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低能量光子转换成一个高能量光子的非线性光学现象,从而将光谱低能区的红外光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光谱高能区的光。本文研究具有上转换特性的NaYF4∶Yb,Tm 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浓度配比Yb,Tm共掺的粉体,通过XRD、SEM测试分析,产物均为纯β-NaYF4相,且晶粒形貌完整、尺寸均匀、分散性良好。在1550nm激发光源的激发下,所研究样品可以检测到多个上转换发
使用ANSYS软件中的Fluent模块仿真研究了加入垂直搅拌器后在卡脖中玻璃液的流动,通过对搅拌前后粒子的运动轨迹离散性的统计学分析,来研究搅拌器对玻璃液作用后的均化效果。通过分析得知:随着搅拌器转速的增加,粒子在搅拌器中作用下,发生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偏离,实现了液流的互混并趋于均化。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二氧化硅,金属铝,金属铬,不同氮含量的氮化铬,不同氮氧比的氮氧化铬单层薄膜;通过光谱椭偏测试分析与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获得单层薄膜在300~2500 nm波段的折射率与消光系数,氮化铬及氮氧化铬薄膜光学常数随薄膜内部原子比例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TFCalc 软件光学设计,反应磁控溅射获得Al(红外反射层)/Cr-N-O(太阳光吸收层)/SiO2(减反层)光谱选择性吸
采用脉冲直流反应磁控溅射镀膜方法在FTO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厚度分别为50 nm、100 nm、150 nm、200 nm、250 nm和300 nm 的氧化钨薄膜;采用XRD(X射线衍射)和AFM(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薄膜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和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循环伏安特性和光学性能进行测试;通过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分析薄膜着色/褪色态薄膜成分、化学价态.研究
由于氧化钨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采用电沉积法在ITO基板上制备氧化钨薄膜.采用XRD、SEM,电化学测试手段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研究了电解液温度对WO3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电解液温度促进薄膜生长,25℃下薄膜生长速率约为50.2 nm/h,35℃生长速率约为65.4 nm/h;但是更快的生长速率导致薄膜更加疏松,也因此拥有更短的着色及褪色时间;通过CV 测试发
采用超声雾化辅助气相化学沉积方法,以单丁基三氯化锡为Sn源,氟化铵为F 源掺杂剂,在普通浮法白玻上均匀制备了 F:SnO2(FTO)透明导电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四探针等测试方法分析样品,研究了溶剂种类、F 掺杂浓度对FTO 薄膜微观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醇相较于乙醇作为溶剂,可以更为有效的提高F 的掺入效率;随着F 掺杂浓度从0提高到0.
太阳能选择吸收薄膜是太阳能光热利用的核心材料[1].本研究采用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方法[2],以钛酸四正丁酯和醋酸镍为前驱体,PETA为光聚合单体,在石英和铜基板上分别制备了 C-TiO2和C-Ni-TiO2复合薄膜.结果表明,C-TiO2 薄膜具有良好的三维联通大孔结构,其大孔平均孔径尺寸、碳含量和薄膜厚度随着硝酸、PVP和PETA含量的减少而减小.实验获得的最佳太阳光谱吸收率和发射率分别为0.94
以6~8 nm 锐钛矿TiO2纳米晶和偏钨酸铵为前驱体,采用溶液法在ITO 玻璃基板上制备了 TiO2@WO3复合薄膜.研究结果表明,TiO2纳米晶均匀镶嵌在非晶态WO3基体中,相比于纯WO3薄膜,TiO2@WO3纳米晶复合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得到显著增强:在633 nm处透过率调制幅度达到62.8%,相比于纯WO3薄膜提高了 115%;着色和褪色速度最优为7.1 s和3.3 s,特别是褪色速度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