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地区母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特点

来源 :2008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四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采集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和中部地区七个城市的不同生活水准的健康母乳,以气相色谱法(CC)法检测其中的脂肪酸含量,对比其组成、含量和比例差异,得出中国母乳的脂肪酸营养特点。结果表明,南北方、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的不同,母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特点也不同;同其它一些东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母乳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其他文献
选用三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荷斯坦奶牛,分别饲喂日粮Ⅰ(基础日粮+棕榈油脂肪粉400g/d)、日粮Ⅱ(基础日粮+棕榈油脂肪酸钙400g/d)、日粮Ⅲ(基础日粮+豆油400g/d)和日粮Ⅳ(基础日粮),研究了棕榈油脂肪粉、棕榈油脂肪酸钙、豆油对奶牛瘤胃VFA和菌体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豆油可明显降低瘤胃液中乙酸、丙酸的浓度(p0.05),添加脂肪后减少了BCP含量。
家禽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植酸还能和其它一些矿物元素、蛋白质等结合影响机林吸收利用。植酸酶能降解饲料中的植酸盐,释放出与植酸结合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其利用率。植酸酶能提高家禽生产性能,减少粪中磷排泄,降低环境污染。但在以植物性日粮为主的家禽日粮中,植酸酶不能完全替代磷酸氢钙,在钙磷比例合理的情况下,植酸酶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随着人们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及其代谢规律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蛋白质降解产生的小肽(二肽、三肽)和游离氨基酸一样也能被吸收,而且肽比游离氨基酸具有吸收速度快、耗能低、吸收率高等优势,关于小肽营养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小肽营养理论逐渐应用于动物生产实践中。
选用500羽50周龄金定蛋鸭,研究不同类型日粮添加酶制剂对鸭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随机分成2组,分别设为对照组(玉米-豆粕型+植酸酶500ftu/kg)和试验组(小麦-豆粕型+植酸酶500ftu/kg+木聚糖酶),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蛋壳重、蛋形指数、蛋壳色泽、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均差异不显著(P>0.05);蛋黄重与蛋黄色泽均差异极显著(P0.05)。
玉米是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近几年玉米供不应求,价格疯狂上涨,严重阻碍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为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就要为玉米的生产使用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将从提高玉米中可利用能量、寻找可替代能源及玉米深加工所带来的副产品等方面作一综述。
近几年,国内出现了一些对无乳糖牛奶产品的偏面认识,认为无乳糖牛奶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然而,无乳糖不等于无糖,因为无乳糖牛奶中含有部分单糖(葡萄糖和半乳糖)。虽然技术上可以实现把牛奶中所有的糖类全部去除,但这样的产品口感与牛奶本来的风味大相径庭,很难被市场所接受。本文介绍了芬兰维利奥的无乳糖牛奶专利技术及其应用。
多效降膜式蒸发器蒸发面积一经确定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效热量分配及料液蒸发是一个自动要求达到平衡的过程,理论上总蒸发面积确定后,各效蒸发面积可以进行一定量的调整分配,这样可以消除结焦,就此加以阐述。
本文介绍了粒径分析法分析乳浊体系稳定性的原理和方法,比较了乳浊体系中粒径分析法与常用分析法(包括常温/高温分析法、离心分析法、显微镜分析法等)的应用差异,说明粒径分析法可广泛用于乳浊体系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判定体系稳定性。
酪干是宫廷奶制品的一种,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传统乳制品文化的代表之一。但因这些宫廷奶制品均为手工操作而限制了其的广泛流传,至今也只有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市内有所销售。为了能将祖国的乳制品文化弘杨光大,本研究陆续推出宫廷奶制品工业化生产的设想系列,并宫廷酪干工业化生产问题进行探讨。
大豆磷脂具有高安全性的特点,行业标准里面其最大使用量可按“正常生产需要”确定。磷脂分子中的憎水基和亲水基组成具有表面活性的分子,可以形成水包油型(O/W)或油包水型(W/0)乳化剂,大豆磷脂经酶改性或经基化改性后均有助于提高乳化效果。本文介绍了大豆磷脂在速溶奶粉及冰淇淋产品中的功能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