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水流域指长江的支流汉水所流经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北两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在渊源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整体性的文化系统和文化结构,构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其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是我国民俗文化演变的一个缩影。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与丝路文明在地域、民俗特色等方面存在诸多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拟从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入手,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点进行探讨,分析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困境,研究如何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加快融入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中去?如何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与中国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如何在协同发展中寻求保护与传承。这些对于当前我国城市文明的建设与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分析认为当前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的传承困境主要体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汉水流域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也未能幸免,在一定程度上群众思想流变,缺乏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汉水流域沿线人口也不例外,从而导致了地域变迁、人口流动,缺乏文化传承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项目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各地政府及单位积极筹备、积极申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申报结束后,绝大部分民俗体育文化项目完全停留在目录展示的喜悦上,失去了申报伊始的激情,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总体呈现出了"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各地政府及社会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价值及意义认知度不够,缺乏一定的保护意识。针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困境,研究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支持下,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可借鉴"一带一路"的成功经验,以陕西为起点,节选优秀的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项目为代表,充分发挥民俗特色,以点带面,带动其他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项目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产业不断的飞速发展,在旅游产业中融入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能够有效的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同时对诸多濒临灭绝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起到一定的宣传、保护作用;汉水流域沿线城市可通过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追寻其与古丝绸之路的渊源与价值,开展"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与丝绸之路文化"、"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传播"等学术对话与交流,让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充分认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了解其民俗文化的魅力;汉水流域沿线城市资源充沛,集设计、制造、销售等为一体,可借助"一带一路"的机遇,以汉水流域民俗体育为主题,依托陕西的源头优势及武汉自贸区的优势,共同建立汉水流域民俗体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相关的休闲、度假、养生及户外特色民俗体育形态,打造"一带一路"的汉水流域民俗体育产业基地;在"一带一路"教育活动大背景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行教育国际化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我们可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有机的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汉水流域民俗体育项目,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挖掘、培养优秀的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是以陕西为起点,以汉水流域为核心的地域性民俗体育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贸易畅通"和"人心想通"具有诸多契合点,主要体现在体育学术的对话与交流、体育旅游及体育产业建设等几个方面。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要积极的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去,我们可以以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为主题,开展国家及城市间的学术对话,不断提升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同时精选汉水流域特色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建立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圈。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国家、社会的支持,也离不开与经济相互融合。我们应当抓住"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依托"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以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为载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使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不断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