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视角下旧城区游憩空间活化路径探索--以河津市清涧旧城区为例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变过程中存在的旧城区游憩空间挖潜不足、使用率低、空间失活等问题,研究基于"城市双修"视角,立足于对旧城区存量游憩空间分布特征及现状问题的解读,通过游憩空间活力评价的方法识别旧城区存量游憩空间活力分布情况,进而借助共享活力环理论分"构建游憩空间核"、"织补游憩活力环"、"拓展城市游憩带"三步构建旧城区游憩共享活力环.在此基础上,以河津市清涧旧城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游憩空间特征及问题进行识别与解读,发现其存在游憩空间开放性不足、破碎化分布、环境品质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以人为本,构建游憩共享活力环;开放共享,拓展活力环服务功能;修复生态,打造活力游憩慢行带"三大策略,通过整合现状游憩空间,改善整体游憩空间环境,进而激发旧城区活力,以期为类似旧城区游憩空间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对空间品质要求的提高,古城更新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以荆州环古城城市设计为例,提出"访客"导向下的古城微更新策略.通过轻产业的项目引领、多文化的客观呈现、微更新手段的灵活应用来激发古城活力,彰显与利用文化历史资源,疏解古城内非必要功能,盘活存量用地.从中探讨如何兼顾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探索古城文化、空间、经济与社会融合的更新方法.
伴随城镇化从"高速度"到"高质量"转向,对和谐美好、健康宜居生活的追求渐成共识.城市建成环境的改善,对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与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MOS软件构建了建成环境和社会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南京市12个社区共343份问卷数据,定量化地揭示了建成环境对城市居民社会健康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建成环境通过感知和社会活动两方面共三条路径影响社会健康;主观环境、客观环境、设施使用、
快速的城镇化带来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特色风貌缺失的问题.近年来,中央逐步建立起城市设计的相关制度,期望通过城市设计及其管控实现对城市特色风貌的彰显和对城市空间秩序的约束.同时,学界和业界也开展了大量的城市设计管控研究和实践探索,但主要针对城市空间秩序的管控,缺乏对彰显城市特色风貌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聚焦城市特色风貌保护,以城市设计管控为平台,以管控要素为重点,推导出针对特色风貌保护的城市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其规划和发展往往由于牵扯多方利益,时间跨度长以及跨行政区等原因往往存在诸多阻碍.日本,作为人口密度很高且在亚洲最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的道路,其首都圈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规划、持续协调的综合统筹和积极有效的保障机制.本文在梳理日本首都圈七轮规划的基础上,对首都圈雏形期、成长期、过渡期和成熟期历
本文深入探讨山地城市特性,水系优化、湖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科学性,从自然地理、生态需求、资源环境、城市空间、景观规划、品质提升的综合视角,总结水系优化、湖库建设的规划理论、规划模式、实践案例,旨在树立"绿色水发展"理念,优化水系空间格局,促进水系与城乡空间、历史人文交融,推动山地城市水系资本增值.
排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是解决村庄生活污水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村庄配置的排水基础设施往往存在与村庄环境格格不入的问题.文章立足关中平原地区村庄,在对该地区的村庄环境及排水基础设施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排水设施的生态功能,优化村庄环境品质;通过植入本土作物,增强土地的多功能利用;通过地域排水智慧的运用,增强排水设施对地域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期提升该地区排水基础设施的空间品质.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时代走向"存量治理"时代,城乡规划也从以新城建设为主转向了以旧城更新为主的"新常态".然而目前大城市的旧城更新往往以传统模式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在具体规划建设过程中忽略原有的历史文化特色,造成大量城市建设的功能与文化品位不匹配、城市空间活力被破坏、土地价值未能合理利用等问题.本文以武汉市归元片实施性规划为例,通过挖掘归元寺片区的精神内核与文化要素,探讨如何以中央
本文从农业、农民与农村三个维度探讨了乡村在经济、社会与空间方面的今昔差异、变迁成因及当下问题,并指出了乡村的当代价值:多元产品的供应地、现代化的稳定器与重要的人居空间.在城乡关系长期失衡的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培育农村的人力资本、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和走可逆的城镇化之路.
大型会展设施周边存量工业区更新是个独特的话题.会展效应带来科技传播与服务需求外溢,促进产业转型与配套提升.但在完全由市场推动的存量工业区更新升级的背后,往往面临着产业空间供给单一、公共服务配套难以保障、多重政策条件约束削弱更新动力、产权关系复杂影响实施等现实问题.本文以深圳会展东工业区更新升级为例,提出从功能升级、空间升级、价值升级三个方向入手,明确存量工业区升级的核心目标,探索了会展效应下存量工
传统风貌街区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特色和内涵的区域,如何应对这一地区的保护传承与更新发展成为城市延续地域特色和风貌的关键所在.本文尝试通过梳理新文脉主义的缘起、发展,概括其理论中对于城市文脉继承和发扬的核心逻辑和主要特征,并总结出新文脉主义在外部空间层面,更加关注传统价值要素的内涵传承与具有技术进步、时代特征的物质表达;在文化延续层面,更加强调适应现代生活的功能和地域场所精神所激发的片区活力.结合苏州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