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取样方案研究

来源 :中国农学会水稻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国家品种资源库编目入库的云南地方稻种资源6121份为材料,以31个分类、形态及产量性状为基本数据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核心种质取样方案。取样方案包括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的确定和组内取样方法,分组原则为按丁颖分类体系、程王分类体系、云南稻作生态区、行政地区和单一性状分组及不分组的大随机;组内取样比例的确定有平方根法、对数法、遗传多样性法和简单比例法;组内取样采用随机法和聚类法。结果表明:以两种分类体系为分组原则、以平方根和对数法确定组内取样比例采用聚类法在组内进行取样是比较好的取样方案。
其他文献
采用Lentinus edodes(Berk.)Sing.(简称LE),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简称AP)及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ex Pers.)Fischer(简称DI)等三种担子菌不同组合处理,研究其对平菇菌糠细胞壁成分及瘤胃干物质(DM)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LE与DI菌种组合处理后,平菇菌糠中性洗涤纤维(N
为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保护率,同时有效的延缓使用过程中二次发酵青贮助发酵剂的问题,进行了以不同的复合添加剂青贮玉米秸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添加剂Ⅱ.1和添加剂Ⅲ.1为复合添加剂的两组添加效果较好,如果两者混合使用既可以提高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结果,也能增加青贮饲料的内在营养品质.
选择5种白腐菌中的筛选菌株WY-01处理油菜秸秆,并采取随机试验设计分为6个处理,即试验1、2、3、4、5组和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使用基础料配方,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不同剂量的葡萄糖、酒石酸铵、吐温-80和硫酸锰等微量成分,筛选优势菌株,寻求最佳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试验组各项菌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3、4、5组无论是粗纤维降解率、饲料蛋白质增加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动物为8只装有瘤胃瘘管的绵羊,分为4组;饲粮DCAB采用(Na++K+-Cl)meq/100gDM公式计算,按DCAB水平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A(25)、B(35)、C(45)、D(55).结果表明:(1)B处理DM、OM、NDF、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2)各处理间氮平衡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B处理的氮存留率高于A、C、D处理(
对稻草、氨化稻草和微生物发酵稻草的营养价值和养牛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经氨化和微生物发酵处理后,能显著提高含氨量和消化率(体外),减少粗纤维含量.稻草经氨化和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喂牛,能显著增加干物质、氮的采食量及其消化率和增重效果.氨化稻草养牛能降低单位增重成本,微生物发酵稻草则增加单位增重成本.氨化稻草养牛的效果优于微生物发酵稻草.以微生物发酵稻草为基础日粮,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精料添加量的
以酸贮玉米秸秆(添加复合有机酸)为试验组日粮粗饲料,以一般青贮玉米秸秆为对照组日粮粗饲料奶牛,探讨酸贮玉米秸秆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在两期饲喂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平均提高7.35%,乳脂率平均提高0.76%.整个试验期奶牛健康状况良好.酸贮玉米秸秆饲喂奶牛经济效益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每头每日平均多增加经济收入为1.29元.
用BIOLIWTIC转化方法将BAR基因转入水稻愈伤组织或悬浮培养物获得了两个美国长粒稻品种、两个粳稻品种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获得的抗除草剂性状呈显性遗传,但BAR基因在不同品种和不同批次试验中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的遗传行为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差异较大。GUS基因瞬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悬浮系年龄和悬浮培养基都对转化效率有影响。
本研究考察了嵌合基因P-IPT这一自我调控延缓叶片衰老系统在烟草在水稻中的表现。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植株与野生型对照的总叶片数基本相当,但转基因植株的绿叶数多7片,下部叶片与对照的同龄叶相比,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转基因烟草的总花朵数、籽粒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分别比对照高出60.8℅、20.96℅和42.40℅,但转基因植株的部分花朵败育,其可育花朵数仅比对照高16.32℅;对于P-IP
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1S是与长光高温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相反的新种质。通过对双亲及F的育性变化和F的单株育性分离分析得到:(1)低温是影响双亲育性稳定性的重要生态因子;(2)F的花粉育性恢复受核基因控制。根据F的育性表现,可将双亲的关系分成恢复、恢复~部分恢复、部分恢复~不恢复、不恢复等4种类型;(3)F的育性稳定性表现与父本品种对温度敏感程度的关系密切;(4)F的育性稳定性表现可能是由可遗传因子
以利用粳爪(或光)交等亚亚种杂种优势为出发点,探讨长江中下游和沿淮生态区一季中粳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的选育方法。确定以提高千粒重为突破口,选育产量结构为277.5万穗/hm×200粒/穗×80℅结实率×28g千粒重的组合。利用光壳稻和爪哇稻,育成理论产量超过14.0t/hm的HP121S/ZY8286、N422S/HP121、N422S/ZY8178等一系列符合目标的超高产杂交中粳组合,并有效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