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份食品营养强化剂标签标示值不合格率结果分析

来源 :2015年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验证市售营养强化食品营养素标签标示值与实测值是否符合GB14880和GB28050的规定和要求.对强化了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2或D3中任何一种(或以上)营养强化剂的调制乳(粉)、小麦粉及其制品进行采样,测定43份样本中营养强化剂的含量,与样本标签标示值进行比较.43份营养强化食品的营养强化剂标签标示值不合格率为28%,调制乳(粉)和小麦粉及其制品的营养强化剂标签标示值不合格率分别为20%和46%.营养强化剂标签标示值不合格现象比较严重,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营养强化食品营养素标签标示值合法性和规范性的监管宣传力度,食品生产者应对合理合法使用营养强化剂以及正确标示标签营养素含量加强行业自律.
其他文献
采用二步法蠕化处理工艺生产RuT400柴油机四缸干式缸体,借助扫描电镜(SEM)和高温力学性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蠕铁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由常温至800℃升高的过程,蠕铁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均成非线性下降,伸长率呈上升趋势.缸体在保持抗拉强度240~280MPa,屈服强度207MPa性能条件下,蠕铁缸体可承受500℃工作温度,灰铁缸体只能承受300℃工作温度,这表明
柴油机进排气系统零部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动力性能、排放性能和经济性.气门座圈属于易损、易耗件,要求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损.铸造成形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单体模板造型、叠箱浇注;二是筒体铸造,机加切成单片后精准制造.本文介绍了采用筒体铸造的方法,在设计铸造工艺用均衡凝固理论作指导取得成功后的总结.型砂采用单一粘土型砂,手工造型;工艺试验结果,是依次设计机械化造型(z145 造型机)的模板,由单一品种向
本文通过对尿素型芯和陶瓷型芯在同一熔模精密铸造产品上组合式应用研究,总结了该工艺方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铸造工艺设计要点、操作注意事项、生产流程安排等问题.同时本文还阐述了使用该生产工艺时模具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对生产成本节约作用.
众所周知,耐火材料在熔解金属以及铸造工艺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针对熔解金属种类和使用条件等不同,耐火材料在其发挥了各自的特长.耐火材料中的耐火泥,用途广泛.有作为粘结剂在粘连耐火砖时使用,也有作为修补料在修补裂缝时使用.笔者公司开发的这种耐火泥,是具有“对应各种温度区域内耐火砖之间的接缝不会因热膨胀而开裂的膨胀性能”和“把握干燥状态性能”的高性能耐火泥.“对应各种温度区域内耐火砖之间的接缝不会因热膨
大型铸钢件凝固后冷却缓慢,并且温度不均匀,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还造成了铸件的残余应力和变形.本文提出铸件冷却后对冒口采用强制冷却的新方法.将在铸件凝固过程中起补缩作用的冒口及补缩通道,在铸件凝固后变成一个散热的通道,从而加快了铸件最厚大部位的冷却,实现了铸件自厚大部位向薄壁部位冷却,自心部向表面冷却.实现了铸件快速均衡冷却,提高了铸件冷却效率,降低了铸件的残余应力,实现了小无应力铸造.该方法应用到
本文采用五种不同的干燥方法(阴干、晒干、50℃烘干、50℃中短波红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对紫苏叶进行干燥处理并研究其对紫苏叶多酚、迷迭香酸、挥发油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冷冻干燥之后多酚(29.720mg/g)和迷迭香酸(5.734mg/g)含量显著最高,挥发油含量最高的是阴干(0.448%)和烘干(0.446%).新鲜紫苏叶和五种干燥方式处理的紫苏叶中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组分为2己
采用模拟葡萄汁MS300研究了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协同添加对酿酒酵母脂肪酸成分和酿酒香气的影响.UFAs添加升高引起酵母胞内UFAs升高,中短链脂肪酸(C6:0-C14:0)降低,而对长链饱和脂肪酸(C16:0-C24:0)的影响较小.添加UFAs促进酵母生长,并且升高酒中大部分香气化合物含量,包括高级醇(苯乙醇,2-甲基-1-丙醇和3-(甲硫基)-1-丙醇),中短链脂肪酸(丁酸,己酸和辛酸)
目前,高血脂症的患者极为普遍,它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复合性高脂血症,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如肠道综合症、呼吸道感染,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降脂能力。本文研究了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解效果较好的益生菌降解能力,并采用高碘酸氧化法测定甘油含量,研究上清液不同组分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胆固醇降解实验中,LB,L
从腐烂的新疆蟠桃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软腐病病原菌,应用真菌形态学鉴定与真菌rDNA-ITS分子学分析鉴定相互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了温度、pH等理化因素对蟠桃软腐病病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感染软腐病对蟠桃采后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蟠桃软腐病的致病病原菌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菌纲(Hyphomyc
以西安地区特有葡萄品种户太八号自然酿造过程中的醪液为分离源,从自然发酵各阶段共分离出135株酵母菌,经过三级筛选,获得了适合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酿造的菌株S37.经表型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37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S37最适发酵条件为:24℃,pH5.0.菌株S37发酵所产酒样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协调,香气组成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