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的自信养成与大学教育之使命

来源 :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大众化来临之后,人们对大学质量有一定的担忧.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的精神围墙受到强力冲击,频发的高校腐败事件刺激了大众的心理底线;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人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思,等等.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高校如何应对,学界给予了高度关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去行政化,推进以符合社会需求为核心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并重推进教学改革等.这些讨论旨在更好履行大学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三大职能源于西方学者的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大学影响很深.从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视角出发,按照西方的逻辑运行中国的大学是片面的.作为大国,中国的大学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民族伟大复兴.对此,学界有过研究.从现有研究来看,研究重点是强调大学文化自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很少从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思考这一问题,且缺乏系统性,本文将做出努力,以求教于学界.
其他文献
淘宝"村红"直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直播模式,在如今乡村渐趋消失,城市消费者愈发怀念乡村野味的社会背景下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直播与现代农业的结合,为乡村农货"走出去"开创
历史在加速.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以直击人心的数字体现了这种紧迫感.影片采用日常的叙事方式客观呈现慰安妇老人的生活状态,冷静克制,缓解了观
本文提出了中国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对策,优化外部政策环境,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多元筹集办学资金,着力打造办学特色,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本文以集体记忆为理论视角,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研究视角聚焦在1982-2006年《人民日报》"九一八"集体记忆的建构上.研究发现,该时期通过新闻聚像、重复、对比
"九一八"事变不管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中还是世界革命历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全民族抗争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争精神的展现,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铭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江苏教育事业新征程,总结历史进程,把握高等教育阶段性特征,准确判断教育基本矛盾,大力倡导和发展“适合的教育”,准确判断教育主要矛盾,坚持和推进教育与生
摘要:在中国建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中,高职教育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省级统筹下建设“高职强省”已成为省域率先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方略和抓手:一方面,省级统筹是“高职强省”建设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高职强省”建设是省级统筹的价值追求。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行业的指导作用,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办学的有效途径,是省级统筹高职教育发展的着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作为独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向应用型本科转变,进一步明确专业设置,充分理解"应用型"的本质内涵,做好
受到实验条件、教师科研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始创新能力是不足的,从最近五年的就业去向看,高职学生也难以进人高技术产业。然而,“高职教育在原始创新中的
当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今天人类的共识.在人们反思这一问题的时候,历史悠久的中国道教,无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