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电力载波技术搭建智能化及标准化的家庭节能平台

来源 :京津冀晋蒙鲁电机工程(电力)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tian1046906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线载波技术是具有很大潜力的通讯技术,通过其可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家庭智能节能系统,将智能节能技术与新能源技术融入到家庭当中,在提高了家庭整体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减少了家庭用电.同时拥有标准化模式建设的节能平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设备之间的兼容问题,增加平台的多样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在对大型光伏电站并网运行特性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双级变换并网光伏电站整体模型,并分析了光伏电站的动态输出特性和等值阻抗.然后以某1.6MW实际并网光伏电站工程为算例,着重研究了光伏电站接入配网对系统潮流、母线电压、短路电流和继电保护等方面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促进先伏电站并网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
研究农村"生存型"生活转向"新农村"电网,构建农村楼宇化智能量测系统、计量数据系统、远程控制技术,通过改变用电模式,设计将CT、表计、配电箱融入一体,功能单元划分由进、出线间隔,计量(测量)表计间隔,配变终端间隔,电容器间隔四个间隔单元组成,实现了集计量、控制、保护、电能分配、动态无功补偿等功能为一体.一、二、三级保护器技术指标匹配,一级保护器采用多功能断路器,二级保护器采用自复式单相剩余电流断路
随着光伏发电的应用规模和范围的迅速扩大,变电站中也逐步引入了光伏发电系统.变电站的站用电的稳定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目前已有采用光伏发电接入站用电系统的方式在变电站中实际应用.光伏发电接入变电站站用电系统可为重要变电站内的重要站用负荷提供另外一种电源接入选择,提高站用电的可靠性.光伏组件的安装及运行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可装机容量,对光伏发电对站用电可靠性提高的作用有直接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变电
以2012年临沂电网现状为依据,结合临沂市"十二五"电网规划,探讨了临沂饱和负荷时期的规划,综合考虑装机规模及出力约束,计算出了饱和时期临沂电网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容量需求,对临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网架结构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理论上可行,在实践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能源供应紧张和经济发展迅速是当前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数量和分布不均已经成为二者发展的瓶颈,只有保持电网的快速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的继续腾飞.基于此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无疑是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而建设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就是传感技术,通过分析物理网技术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方向,以智能电网试点工程中的实际案例为背景,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的作用和功效.
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对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抑制电压和频率波动,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具有积极作用.分析了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作用,介绍了蓄电池储能、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和飞轮储能等储能技术,评价了储能的技术经济指标,最后展望了储能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电站锅炉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上海锅炉厂四角切圆电站锅炉大型化发展的历史,并以锅炉炉膛的设计角度,着重从炉膛结构尺寸及设计参数的选取和炉内空气动力场的组织上对上海锅炉厂生产的典型四角切圆锅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炉膛设计关键参数的变化趋势和选取原则及四角切圆燃烧技术的设计发展和调整思想,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是破解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的重要措施,国标和能源局相关发文均对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做出了明确要求.将直驱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面临的问题归纳为"功率不平衡"和"电流畸变、直流母线电压波动"两类.对目前直驱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的主流实现方案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对解决功率不平衡问题,介绍了减小机侧变流器输入功率、添加额外电路单元、增大网侧变流器输出功率三类控制方法;对电流畸变和直流
电网供电频率是评价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频率超限会严重影响发电、电网、用户的安全和经济效益.了解和掌握越来越多入网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一次调频性能,对于提高电网稳定性至关重要.介绍了典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布置方式,并以M701F4型"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例,分析了该类型机组一次调频的实现方式和实际调频性能等,为同类型机组一次调频提供参考.
以变频循环水泵为例,介绍了一种在机组DCS系统中凝汽器最佳真空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基于凝汽器运行清洁系数,根据机组实时运行状态,计算当前工况下的机组凝汽器最佳运行真空及对应的循环水流量,对火电厂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具有指导作用.本方法也适用于循环水流量可调的其它类型循环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