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振器的性能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oo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振源与隔振体之间安装减振器,用它控制振动能量的传递,从而减小隔振体的响应,是振动控制的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因此减振器的性能对整个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减振器的作用机理一般是比较单一的,其适应性往往受到限制,多种机理同时作用的减振器已经成为发展方向,本文利用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提供弹性力,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粘性和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提供阻尼力,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减振器,并利用ANSYS 软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对其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其静刚度、传递率等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通过仿真和试验表明这种减振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刚度.
其他文献
培养出一株嗜苯酚的链球力,研究了链球菌对于苯酚的生物降解反应.实验表明,动力学方程(1)不仅仅能够很好的描述低浓度苯酚降解反应,而且还可以完整的描述高浓度苯酚抑制降解的反应进程,远好于Haldane模型.
由大豆油与甲醇在催化剂NaOH作用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了生物柴油(BDF).考察了大豆油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由实验数据绘制的动力学曲线呈现出酯交换反应在开始阶段为二级反应,并逐步转变为一级反应,反应后期为零级反应,与文献报导棉籽油、棕榈油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结果一致.由动力学实验数据求出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酯交换反应的活化能为41.53KJ/mol,频率因子为6.39×10(mol/L)·min.
本文对酸催化法制取生物柴油的酯交换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醇油比等反应条件的探索,确定了酸催化工艺的可行性,并对该工艺进行了扩大设计.对酸/碱催化条件下的产品——生物柴油的各项基础物理指标(运动粘度、闪点、灰分、含硫量、铜片腐蚀等)进行分析,并进行GC-MS分析.
为解决醇氨法精制直馏柴油工艺中存在的破乳剂选择、精制柴油残余溶剂含量高、溶剂循环量大、需全部再生和再生能耗高等技术经济问题,采用聚结过滤和溶剂部分循环再生法,对醇氨法精制直馏柴油工艺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与醇氨法原有工艺比较,改进工艺采用乙醇破乳剂,完全消除了精制油中的残余溶剂,取消了柴油水洗操作,精制柴油和环烷酸副产品质量完全满足产品指标要求.
本文使用石英管式反应器对Fe和Ca在600~900℃下吡啶热解和水蒸气气化过程对HCN和NH的生成规律的影响做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在800℃以上,吡啶热解和气化过程均可生成HCN和NH,温度对HCN的生成率影响较大,温度越高HCN的生成率越高;温度对NH的生成影响较小.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异形柱(剪力墙)住宅结构体系是一种能实现住宅户内自由分割的新型住宅结构体系.为研究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本文依据我国先行结构设计相关规范,进行了系列结构模型设计,并采用Sap2000 对其进行Pushover 分析.重点比较了楼板中是否施加预应力、抗震设防烈度、水平力作用形式、房屋层数、楼板中预应力筋对梁的加强作用等因素对该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带来的影响.从结构的性能点坐标、结构的力
建筑物的安全系数是高层建筑物设计的主要指标,先前由于各种原因交通对建筑物微振动安全性的影响一直不被重视.但是,随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密度增加迅猛,交通载荷不断加大,以致交通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出现了大量的轨道交通,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振动现象,这将对邻近的、对微振动敏感具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虽然在城市建设过
本文采用Spencer 提出的MR 模型,对斜拉索和MR 阻尼器组成的系统进行了动力分析.基于最优控制力将主动控制算法(线性最优控制算法、特征结构配置法)与施加电压的切换方法(剪切优化控制法、基于阻尼器出力和速度法)有机结合,在基于最优控制力算法输出反馈控制下研究了观测器数量、布置方式和所观测的量,有利于进一步实施MR 阻尼器对斜拉索半主动控制.
本文对柔性悬臂梁主动控制中的多时滞问题进行研究,其中控制律采用离散最优控制方法进行设计,作动器采用压电形式.首先得出含有多时滞项的控制模态状态方程,然后对方程进行离散化和一种特殊的状态变量增广,得到形式上不含有时滞项的标准差分方程.连续形式的性能指标函数也通过离散化转换成增广状态变量的函数.最优控制律可针对该增广形式的标准状态方程进行设计.在所得出的时滞控制律中,除了包含有当前步的状态反馈,还包含
本文首先对在不同质量分布情况和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平层、规则错层和对称变维错层框架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质量分布对错层区域所受剪力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错层框架错层区域的受力进行了简化理论分析,提出了错层区域剪力及剪力相对比值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