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观照下的商务英语信函中作者与读者人际关系的构建

来源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1988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Martin的评价理论视角出发,运用Systemic Coder软件,对按Leech言语行为分类模式划分的合作类、和谐类、竞争类和冲突类共60封真实情境下的商务英语信函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探讨在商务英语信函语篇中,态度、介入和级差等三种评价性资源的总体使用情况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作用来构建信函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研究发现,占总评价性资源80%以上的态度和介入资源在构建商务英语信函作者和读者人际关系、实现成功的商务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四类信函中,冲突类信函和竞争类信函的评价性资源最多,这是由这两类信函体裁、本质的特殊性以及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采用的写作技巧造成的.
其他文献
Within the situation that English language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due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economy,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ose who are e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已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但我国目前仅有十余所高等院校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还面临种种实际问题.加拿大教育家George Siemens于2004年提出的连接主义(Connectivism)学习理论给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创新构建带来了一定启示.本文拟从连接主义理论的视角,对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学方式及
逐年增加的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人才需求的信息统计,通过实地走访招聘会,对社会各方尤其是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综合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变动情况,从客观方面分析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同类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获悉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应具备的能力,并
改革开放以来,商务英语在中国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于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一个新的本科专业.本文统计了20年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上收录的商务英语研究论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国内出版机构出版的商务英语研究专著,以及全国重要的商务英语研讨会等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商务英语研究的历程作了回顾与梳理,总结了20年来国内商务英语研究的基本特点.此外,本文还统计了国外商务英语的研究论文,揭示国外商务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全方位融入世界成为国内国际的共同要求,外经贸业务发展迅速.外贸由过去单一的货物贸易转向货物、技术、资金和服务贸易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的贸易模式,外经贸业务范围也向贸易、投资、经济合作、技术合作、劳务输出等方面广泛拓展.为了适应日益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鲜明实用性、即时性和时代性的商务英语人才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持续的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焦点问题.商务英语专业是我国普通高校的一个新兴专业,教学团队及其构建是一个"新概念",是我国突出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产物.本文拟按照"质量工程意见"的精神要求,结合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特点及商务英语专业的实际,从教学团队的定义、我国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及教学现状等方面展开探讨,针对存在问题就
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心理学视角,从商务英语教师、学生、任务、环境几个构成因素探讨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系统.文章首先探讨商务英语教师知识构成与专业化发展动机,提出一项具有挑战意义的工作就是要不断地为教学的专业化特征提出新的定义.学生、商务英语教学的特殊任务以及商务英语教学环境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最后提出,商务英语教师作为一个专业英语教师群体,其个人发展并不单纯是外部的事情,教师自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具体事物来理解另一种抽象事物.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工具.其中概念隐喻是基于人类经验而形成的.本文选择2008年9月汉英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和《金融时报》中关于金融危机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语言隐喻和概念隐喻的使用.通过对比研究,旨在发现汉英两种语言中隐喻使用情况的相似与差异.本文的结论有助于商务英语学习者培养隐
在Shulman(1987)提出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Mishra和Koehler(2005)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TPACK模型囊括了不断渗入教学中的技术因素,不仅为教师如何运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衡量教师运用技术进行教学提供了评价理论标准.因此,本研究以此模式为基础,结合Cox(2008)对模型各组成部分的定义,运用课堂观察和采访来探究优秀大学
Based on Bhatias (1993) model of analyzing job application lette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generic structure of 40 English job application letters written by Chinese and compares the results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