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中完全依靠食道超声(TEE)引导经股静脉穿刺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可靠程度。方法 31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年龄14~47岁,平均年龄(29.1±16.8)岁,体重28~75 kg,平均体重(53.6±13.4)kg。所有患者均在有大型C臂设备准备的条件下,通过TEE引导经股静脉穿刺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并闭合房缺,并利用TEE即刻评价手术封堵疗效,观察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而C臂仅作为应急设备备用,此方法可避免患者受X线照射及造影剂损害。结果 31例患者均在术中封堵前,利用TEE的房缺的部位、数量进行再评价,进一步确定封堵器的大小,并在封堵后即刻用TEE对封堵疗效进行判定,本组31例患者封堵均获成功,成功置入国产Amplatzer房缺等边封堵器31个,封堵器型号12~28#。术中TEE观察3例患者显示封堵器边缘仍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全组病例术中除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失常以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讨论导管监测下使用Amplatzer对房缺封堵已有20年的历史,其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且费用低廉,得到大家的共识,但其唯一不足的是,操作在导管室进行,患者需完全暴露在C臂管球下接受X线照射,必要时还要使用造影剂辅助检查,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术者除了要受到不同程度放射线照射以外,还要承受穿戴防护设备的繁琐和痛苦。而食道超声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技术成熟,费用低廉,既往在封堵过程中仅作为辅助监测和评价手段出现,随着封堵数量不断增多,封堵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房缺解剖结构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渐产生了靠超声引导进行封堵的想法,于是进行相关准备后,有选择的试探性对一些病人进行了封堵,本组病例共有31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TEE检查,确保房缺仅为一处,直径小于25 mm,残端边缘>8 mm。而且术者都是有丰富封堵经验临床医生。单凭超声引导下房缺封堵难度较大,是挑战内科介入治疗的极限,其关键是确认导丝、鞘管的位置和封堵器的释放的时机,术者因为习惯了导管影像且对超声图像没有立体解剖概念,封堵时需要超声密切配合并在超声医生指导下不断调整导丝、鞘管的入位深度、角度才能确保封堵器的顺利释放,保证封堵的顺利进行。完全凭TEE指导下封堵房缺避免了放射线照射,简化操作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节省了费用,保证了封堵的成功率,其优势是在C臂引导下封堵无法比拟的。结论食道超声引导下进行房缺封堵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而超声心动图在封堵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