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福建地区40岁以上社区中老年人群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先后于2016年4月至6月、2017年4月至6月在福建省武夷山星村镇及漳州市芗城区常住居民中,以年龄≥4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选取877例纳入本研究。所有对象完成基本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偏相关分析比较两因素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IMT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因素对CIMT的相对危险度。结果1.本研究总共纳入877人,包括漳州497人,武夷山380人;其中男性328人,女性549人,男女比例为1:1.67。研究对象年龄跨度40至88岁,平均年龄54.61±9.30岁。平均收缩压131.25±19.27mm Hg,平均舒张压79.75±12.10mm Hg。平均血清25(OH)D浓度31.59±8.89nmol/L,其中血清25(OH)D缺乏者占总人群45.8%,不足者占50.7%,充足者占3.5%。平均血清PTH浓度49.46±26.81ng/L,平均CIMT为0.90±0.21mm。2.研究人群中男性年龄、吸烟比例、饮酒比例、血清25(OH)D浓度、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腰围、尿酸、甘油三酯、血肌酐、C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接受教育程度、年均收入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素食比例、水果摄入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漳州地区男性年龄、血清25(OH)D浓度、CIMT,颈动脉斑块比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荤食比例、盐摄入比例明显低于武夷山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漳州地区男性比例、平均舒张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受教育程度、年均收入情况、均衡膳食比例、牛奶/酸奶摄入明显高于武夷山地区,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4.漳州地区女性年龄、女性比例、25(OH)D浓度、PTH浓度、CIMT、颈动脉斑块比例、Hb A1c浓度、平均舒张压、腰围、甘油三酯、e GFR、荤食比例、盐摄入比例明显低于武夷山地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漳州地区体质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受教育程度、年均收入情况、均衡膳食比例、牛奶/酸奶摄入、蔬菜水果摄入明显高于武夷山地区,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5.根据血清25(OH)D水平四分位分组后,随着血清25(OH)D浓度升高,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缺乏运动比例、CIMT、尿酸、颈动脉斑块比例逐渐升高,呈正相关关系,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着血清25(OH)D浓度升高,血清PTH浓度、体质指数逐渐降低,呈负相关关系,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6.按血清PTH水平四分位分组后,随着血清PTH浓度水平升高,CIMT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PTH浓度水平升高,血清25(OH)D浓度、吸烟比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7.根据CIMT是否≥1mm分为CIMT正常组与CIMT增加组,CIMT增加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血清25(OH)D、PTH水平、收缩压、舒张压、Hb A1c、LDL-C、腰围、尿酸、颈动脉斑块、既往高血压病史、既往糖尿病史、既往血脂异常比例、e GFR、荤食比例、盐摄入比例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增加组接受教育程度、年均收入水平、牛奶/酸奶的摄入明显低于CIMT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以CIMT为因变量,以25(OH)D、PTH为自变量,以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运动情况、体质指数、腰围、血压、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Hb A1c、甘油三酯、LDL-C、HDL-C、尿酸、e GFR、受教育程度为协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25(OH)D、PTH水平均与CIMT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82,P=0.014,95%CI:0.000~0.003;r=0.113,P=0.001,95%CI:0.042~0.152);年龄、Hb A1c、LDL-C、HDL-C、尿酸、接受教育程度与CIMT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53、0.093、0.141、-0.088、0.127、-0.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以是否发生CIMT增加为因变量,以25(OH)D四分位、PTH四分位为自变量,以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运动情况、体质指数、腰围、血压、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Hb A1c、甘油三酯、LDL-C、HDL-C、尿酸、e GFR、受教育程度为协变量,构建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因变量以CIMT正常为参照组,自变量以25(OH)D四分位、PTH四分位最低组为参照组,发现25(OH)D最高组,CIMT增加的风险为7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790,P<0.05,95%CI:1.025~3.218);PTH与CIMT增加无统计学差异,接受教育程度增加一个级别,CIMT增加风险的降低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756,P<0.05,95%CI:0.614~0.930);年龄、Hb A1c、LDL-C、尿酸与CIMT增加风险的OR分别1.153、1.291、1.864、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中老年人群整体血清25(OH)D水平低下。PTH、年龄、尿酸、LDL-C和Hb A1c可能是CIMT增加的危险因素;从中年开始注意血糖、血脂及尿酸水平的控制,有利于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