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监狱警察心身疾病患病现状分析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l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两组监狱警察四种常见心身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消化性溃疡,及失眠(每周3次或以上)患病情况进行对比。两组间差别用检验作统计处理。 本文研究的监狱警察5种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均高于普通人群,说明监狱警察可能由于心理压力大,心身疾病的患病概率要比普通人大。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技术的理论性所具有的超前性、综合性、重效性特征以及技术的实践性所具有的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特征,并探讨了技术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技术实践性是技术理论性的基础,技术理论性是技术实践性的指导,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文章强调在技术活动中要注重搞好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本文记叙了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欲炳罡在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庆典暨"孔子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提出了"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的观点。
本文所说的监狱青年民警,是指年龄在35岁(包括35岁)以下的民警。在监狱中,不少监狱青年民警大都占民警总数的50%以上。作为承载“惩罚与改造罪犯”重任的监狱青年民警,随着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其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更是数倍于常人。不少民警心理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年民警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有必要弄清他们心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对策,才能加快监狱民警
公安、司法警官肩负着打击犯罪、改造服刑人员、维护社会稳定重要使命,其心理是否健全往往通过对情感的调控表现出来。发生在公安、司法警官身上的心理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直接或是间接影响着工作对象,影响其任务的完成。法制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人们在满足个体生物性需要时产生的情绪过程中,个体需要同客观的社会需要相矛盾时,经过高水平意识控制,个体需要服从社会需要,即公安、司法干警的职业需要,情绪转化为社会情感,如责任感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警察的职业心理品质:一、警察的认知素质。二、警察的情感品质。三、警察的意志品质。四、警察的个性心理品质。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监狱民警的行政职级为抽样维度,分成处级、科级与员级三个层次,在14个监狱抽取1195名监狱民警参加测试。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SPM )、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与康奈尔医学指数(CMI)作测量。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一)监狱警察人格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监狱警察总体人格特征表现为:乐群外向、轻松兴奋、冒险敢为、自律谨严、信赖随和,同时还表现为理智、
自2002年以来,本研究对广东省180名男性监狱警察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监狱警察身心疾病的有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影响了罪犯教育改造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队伍的执法形象。本文认为影响监狱警察心理健康因素是:(一)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是造成监狱警察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二)新的刺激匮乏,造成监狱警察反应模式单一刻板,缺乏活力。(三)个体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缺乏个人成功感。(四)监狱警察的角色矛盾
本文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一)全国部分监狱长。调查工具:(1)自测健康评定量表。(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3)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二)北京市监狱局所属的人民警察。调查工具:(1)艾森克个性测验。(2)症状自评量表与自测健康评定量表。通过本研究,我们对狱警的个性特征、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状况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而且,由于本研究的数据样本量比较大,调查过程的操作比
严格地说来,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病态的,只有心理问题发展到影响警察身体机能的正常功能或者影响到警察的正常工作,才成其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总体地看,在当前一个时期,可能造成监狱警察心理障碍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二个方面:(一)社会大环境因素。(二)监狱警察的自身因素。本文提出警察心理机制的结构与完善:(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有新视点。(二)建立完善的警察心理辅导制度。(三)警察自我调适。
2002年9月,笔者曾与同事一起,运用《SCL-90症状自陈量表》及自编的《个人与集体调查问卷》等,对几百名基层警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警察具有职业自豪感、自我实现感和进取愿望等正向心态,但也有部分警察心理压抑值偏高、存在躯体不适、轻微敌对和偏执等心理问题。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除了性格、能力、年龄等个人因素和职业特点等共性因素外,其所在集体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工作资源、领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