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研究

来源 :第六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091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视角入手。构建新丝绸之路,是缩小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的需要。"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补灶与合作可能性较强,决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趋势。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北民族地区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丝绸之路沿途所经的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走适合自身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全面分析西部地区十二省、市、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为今后西部地区经济建设转型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社会意义。西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应注重科技创新,打造民族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保障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
  贵州肇兴侗寨是当地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景点,其民宿客栈所在地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风情、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也满足了人们体验异地风情
会议
  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是继中国创造的"实景演艺"文化旅游开发创新模式之后的又一个创新模式,具有中国旅游原创性。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创新工程
  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和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乡村旅游和社会矛盾存在共生关系,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和社会矛盾又存在冲突或紧张的对立关系。
  文化旅游成为由大众向现代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众多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囿于资金及当地居民自身条件的原因,在文化旅游的发展之中,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得不
会议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颁布,对旅游业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和调整。本次探索性研究将范围锁定在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以西宁市内承接青海湖景点的导游为研究对象,结合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根植于人民,人文交流是两国关系中最富有热情、最有意义的一个部分。把海南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文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是海南对国家"一带
  通过对"西南"地区内涵的历史梳理,整理出西南地区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并通过对现有西南地区民族旅游产品的具体分析,找寻有针对性的民族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
  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为旅游者提供了大量旅游信息,同时成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一种手段.而作为网络信息一部分的博客信息,具有营销作用,与旅游流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本文通
会议
  福建南平樟湖坂的崇蛇仪式在社会实践的变迁中发生动态性的遗失,文中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实践遗失"假说:崇蛇仪式从世俗社会的神圣化信仰逐渐转变为旅游世界的大众化观光,符
  官方媒体与自媒体在目的地形象传播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两种媒体中形成的网络旅游形象是否存在差异尚待研究.Q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点,本文利用该方法,对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