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实施绩效研究--以青海湖景区为例

来源 :第六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颁布,对旅游业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和调整。本次探索性研究将范围锁定在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以西宁市内承接青海湖景点的导游为研究对象,结合旅游法条文,从导游在新旅游法颁布前后的从业资格、合同订立情况、收入变化、回扣调整和环保宣传等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旅游法实施效果,理解法律实施的现实困境,并且对此进行分析思考。
其他文献
民族文化补偿是以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有效传承与创新为目的,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调节民族文化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游客作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受益
  性别平等不仅是人权和社会公正的问题,而且是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安全的前提条件。社会性别预算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分析旅游业发展、性别与反贫困的关系
  本文通过梳理新宾县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丰厚资源,阐述新宾县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 发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但产品开发单一;旅游参与性活动
会议
  连片特困区是我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本文针对绩效评价赋权方法的不足,将环比评分法和标准离差法相结合得到组合权重,并将权重应用到灰色关联分析中得到新的综合评价模型.选
会议
  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而旅游又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得以保护和发展的助推器,推动文化不断发展。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文化容易受到影响,对于少
会议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壮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丰富度和特色性很突出的地区,龙脊梯田壮族风情旅游业始终引领着全县脱贫和产业发展,龙脊十三寨、龙胜县城、瓢里镇、三门河等壮族聚
  贵州肇兴侗寨是当地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景点,其民宿客栈所在地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风情、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也满足了人们体验异地风情
会议
  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是继中国创造的"实景演艺"文化旅游开发创新模式之后的又一个创新模式,具有中国旅游原创性。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创新工程
  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和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乡村旅游和社会矛盾存在共生关系,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和社会矛盾又存在冲突或紧张的对立关系。
  文化旅游成为由大众向现代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众多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囿于资金及当地居民自身条件的原因,在文化旅游的发展之中,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得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