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在吐-哈盆地活动断裂带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感图像具有宏观、真实和构造迹线清晰的特征,所以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来研究地震地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试图应用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结果来研究吐-哈盆地的活动构造特征,并且讨论了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在本研究中,一方面,在几何纠正和镶嵌后,把4、7、1波段与第8波段融合,获得一幅15m分辨率的彩色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有效的图像处理,如增强和特征提取,通过相关处理,增强了线性特征;另一方面通过DEM分析图像,产生三维效果。这两方面工作对研究地质构造和活动断裂带都是非常有用的。本文用纹理分析和DEM 分析的方法,提取了该地区的线性构造特征,使得我们对双背驮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对该地区的特殊结构与地震活动规律的相关性做了一些分析。 Remote sensing images have clear macroscopic, real and tectonic traces, so it is a very effective method to study seismic geology through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use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to interpret the results visually to study the tectonic features of the Tuoha basin and discuss the law of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area. In the present study, on the one hand, after geometric correction and mosaic, the 4,7,1 band and the 8th band are merged to obtain a color image with a resolution of 15m, on the basis of which some effective image processing such as Enhancement and feature extraction, through the relevant processing, enhance the linear features;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DEM analysis of the image, resulting in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These two aspects of work are very useful for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active fault zones. In this paper, we use texture analysis and DEM analysis to extract the linear tectonic features of the area, so that we can get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double-piggyback structure and do some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pecial structure and seismicity in this area. .
其他文献
以塔里木盆地塔中Ⅰ断裂带构造数值模拟的建模过程为例,应用岩石Kaiser效应与方解石晶体晶格位错的测试结果,结合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解板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域目的
会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号与系统”课程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激励方面进行了尝试。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得到了激励,学习的主动性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频域分析;MATLAB;激励  作者简介:谭红(1977-),女,四川内江人,南京工业大学通
所定义的构造应力面的概念为三维空间不同地点非构造应力影响消失深度点构成的曲面.为此,对似U形沟谷按不同沟谷宽度、山体坡度和山体高度建立三维模型,分别考虑重力、水平侧
会议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和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通过模拟试验洞的开挖变形,对龙滩水电站三房区岩体地就力场进行了三维变形反演分析.对比计算位移和监测位移,计算各方案的位移目标函
会议
根据隧道开挖后其周围地应力变化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基于优化算法的岩体初始应力场识别方法.将地应力场参数识别反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然后采用BFGS方法求解.最优估计的岩体初
会议
在中国大陆各活动地块边缘及邻近地区划分44个分区,分别计算出44个分区的“时间-震级可预测模型”,对“时间-震级可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认为该模型可以应用于3年的中期预测。
系统研究了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重复压裂气井应力大小和方向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弹性力学和流-固耦合等理论建立了重复压裂气井的诱导应力场的数学
本文对独山子-安集海断裂跨断层地形变观测的仪器布设和监测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过去10年的跨断层观测资料和仪器改造后的最近观测成果对独山子地区的
本文根据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和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建立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内力计算模型,在满足工程精度的前提下,用简单的连续函数最佳均方逼近抗滑桩的位移函数,应用现场实
滑坡是三峡库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重庆市巫山县残联滑坡安装了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制的地质灾害遥测台网,进行精确、连续的滑坡稳定性监测,本文简介了该遥测台网,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