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少年橄榄球运动员灵敏表现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体能训练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BNBN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灵敏素质是影响橄榄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运动员需根据外界刺激(球、防守人、战术策略)做出加速(短距离<10米)、减速、再加速和变换方向等动作,以达到绕开防守人和达阵得分的目的。当前已有研究对灵敏表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受年龄、性别、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竞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研究中灵敏表现与其他身体素质之间的相关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此外,大多数研究结论是基于成年运动员的测试结果,青少年运动员灵敏表现与其他身体素质(如速度、爆发力、力量)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也鲜有针对青少年橄榄球运动员灵敏表现的相关研究报道。鉴于成年运动员和青少年运动员在解剖学、生物力学和神经肌肉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提高青少年橄榄球运动员灵敏表现的具体细节仍需探讨。本研究将采用Proagility和Y灵敏评估运动员的变向和反应性灵敏能力,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探究下肢力量、下肢爆发力和速度这三项测试中的16个指标与灵敏表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究在下肢最大等长力量测试中表现优异的运动员是否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灵敏能力,以期为优化青少年灵敏训练方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6名青少年橄榄球运动员(男子=12人,年龄16.79±0.63岁,身高184.57±4.08cm,体重73.36±12.26kg;女子=14人,年龄16.51±0.79岁,身高168.31±3.89cm,体重63.87±4.45kg)作为受试者,均为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受试者每周至少进行4-5次的专项训练和2-3次的体能训练。将受试者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依次进行两部分测试,测试时间均安排在13:00-17:00点进行。第一部分进行等长大腿中中部拉、反向跳、蹲跳、下落跳测试,第二部分进行30m冲刺、Proagility和Y灵敏测试。所有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M±SD)表示,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各组数据的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通过Shapiro-Wilk和Levene方差等同性方法进行检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男子与女子、大力量组与小力量组的灵敏表现,并计算Cohen’sd效应量(effectsize,ES),其评价标准为小效应(0.2-0.49),中等效应(0.5-0.79),大效应(≥0.8)。大力量组和小力量组分别定义为在IMTP测试中IPF排名前50%和后50%的运动员。通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探究力量、跳跃、速度各变量与灵敏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强度定义为低度相关(r=0.10-0.29),中度相关(r=0.30-0.49),强相关(r=0.50-0.69),极强相关(r=0.70-0.89),近乎完全相关(r=0.90-0.99)和完全相关(r=1.0)。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限制Y-plan、Y-reactive和Proagility运动表现的因素。显著性为P≤0.05,非常显著性为P≤0.01。研究结果:(1)IMTP指标中的IPFa与女子运动员的灵敏表现存在强相关关系(r=0.562-0.569,P<0.05),尽管大力量组与小力量组运动员之间的IPF和IPF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别间的灵敏表现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反向跳、蹲跳、下落跳中的指标与灵敏表现之间存在强到极强相关(r=0.553-0.879,P<0.05),是灵敏表现的限制性因素;(3)速度表现与灵敏表现之间存在强到极强相关(r=0.534-0.830,P<0.05),其中10m冲刺和30m冲刺是灵敏表现的限制性因素。研究结论:青少年男子运动员力量、跳跃、速度和灵敏指标基本上均优于女子运动员。IMTP的峰值力,尤其是不同关键时期(100ms-250ms)内的最大力与灵敏表现基本上无显著相关。跳跃(CMJ、SJ和DJ)和速度(5m冲刺、10m冲刺和30m冲刺)等各指标与青少年橄榄球运动员的灵敏表现密切相关,是灵敏表现的限制性因素,教练员应该定期对运动员的跳跃和速度能力进行定期评估,并设计相应的训练方法来发展运动员的灵敏能力。但本研究未能纳入更多的样本量,以对比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橄榄球运动员的灵敏表现。此外,本研究只探析了力量、速度、跳跃与灵敏之间的相关性,长期干预的效果未得到进一步论证。未来的研究可以纳入更多的样本,深入研究长期力量、速度、跳跃等训练对运动员灵敏表现的作用,以为有效发展青少年灵敏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以广东某净水厂滤池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液位计推求滤池滤速和反冲洗强度,同时对衡量反冲洗效果的滤料含泥量、滤层截污量和反冲洗排水浊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并考察各滤池在不同工作滤速和反冲洗强度以及效果下过滤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利用超声波液位计记录数据可以实现对滤池滤速和反冲洗强度的推算,相比较只关注初始水位和最终水位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在原理上更加准确。(2)通过观察滤池反冲洗期间水位变化情况,发
基于2017年成都市人为源VOCs及其组分排放清单,本文采用BOX-MCM模型模拟了成都市O3生成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根据各VOCs组分的相对增量反应活性确认了对臭氧生成贡献显著的VOC组分和污染源。结果表明,烯烃和芳香烃是臭氧生成贡献最多的VOCs类别,其中,乙烯、甲醛、二甲基丁二烯、环己烷、丙烷、间/对二甲苯等VOCs组分是贡献较多的物种;生物质燃烧中的开放燃烧占污染源总贡献的12.9%,其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保护。非遗活化传承困难多,新时代发展对精神文化的要求提高,都迫切需要传统非遗活化升级,适应现代化发展,让非遗文化焕发生机。基于此,阐述乡村非遗活化传承的现状,分析非遗活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非遗活化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利用保定市 2015—2019年近地面 O3和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该地区 O3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的关系,并确定了 O3的周边源区 .结果表明,2015—2019年保定市 O3污染呈加重趋势,O3污染超标天数从 2015年的 63 d增加至 2019年的 95 d.由于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导致其 O3日变化相对扰动高于春夏季节 .O3浓度与近地面气温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
基于2017—2020年佛山市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8个国家环境监测点的臭氧监测资料,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佛山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并定量化分析了佛山臭氧的关键气象指标,结果表明:(1)2017—2020年佛山市臭氧污染具有明显的日、月、季节和年变化特征,日变化呈单峰变化,06:00—08:00最低,峰值出现在午后14:00—16:00;9月臭氧平均质量浓度最高,12月臭
基于石家庄市2019年7月近地面污染物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夏季O3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合WRF-CMAQ模式和O3浓度等值线(EKMA曲线),探究不同区域O3-VOCs-NOx的非线性响应关系,旨在探究最佳的前体物减排方案。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石家庄市市区MDA8 O3超标率高达70.9%。污染天期间,伴随着高温、低湿、小风,且以南风和东南风为主。石家庄市市区属于VOCs控制区,郊县为NOx和
利用2016—2019年唐山市逐时O3浓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O3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年唐山市O3超标天数为53 d, 2017—2019年O3超标天数每年在70 d以上,污染程度偏重。O3月平均浓度值呈双峰型分布,6月O3平均浓度值最大,达112.26μg·m-3,9月次之。O3浓度超标日分布在3—10月,夏季超标天数最多,其他依次为春季、秋季,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本文通过分析地处长江口北岸的南通市2014—2017年臭氧污染变化特征和气象要素以及天气形势对臭氧质量浓度的影响,归纳了高浓度臭氧出现的天气形势,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不同月份臭氧质量浓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春、夏季臭氧质量浓度较高,冬季最小;2014—2017年臭氧超标日数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臭氧超标日主要出现在4—10月,夏季超标日数占55%,冬季没有出现超标情况。臭氧质量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密切
文章采用臭氧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对2020年7-8月期间无锡市大气臭氧进行在线连续监测,同时利用NECP气象再分析数据,获取无锡市对流层夏季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统计并分析有无复合作用时,对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及对前体物光化学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锡市臭氧污染日中高空臭氧向地面扩散发生复合作用较为普遍,复合作用下日超标时段延长,臭氧峰值高,臭氧增幅区域依次为沿太湖带、城郊和城区;天然源VOCs及城区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