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组分含量对氮素运筹的响应差异研究

来源 :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o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使用浙江台州检验碾米机将小麦籽粒从外至内碾磨为9层,每层各占籽粒重量的10%,10%,10%,10%,10%,10%,10%,10%,20%.试验结果显示基追比为3∶7,即提高后期施氮比例时可以增加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增加P3、P4层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麦谷蛋白含量.而提高前期施氮比例(基追比7∶3)得到的结果与其相反.可以采用不同的氮素基追比来调控中筋小麦达到不同的品质要求.
其他文献
旬阳县地处陕南秦巴山区,安康市东南部,汉江横贯其中.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状若太极,被誉为"中华天然太极城".魔芋是该县的特色产业,年种植面积近6万亩,产业常受魔芋软腐病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魔芋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循环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旬阳县率先发展的意见,结合旬阳县实际状况,就魔芋产业率先发展进行了探讨,
比较分析了近十年来魔芋产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情况.结果表明,富源县在探索农业产业发展路子的征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找准魔芋生产发展的方向,促成了魔芋产业发展从生产到加工及销售的全程覆盖,魔芋产业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带动农民群众致富的同时,促进了富源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新平县核桃林下魔芋基地的建设,结合新平实际,作者始终抓牢三点:“资源是根本,举措是关键,资金是保障。”围绕此三点,针对新平县核桃林、山野林丰富的资源,去拓展林下魔芋基地建设,加速魔产业的发展,有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为了研究珠芽魔芋在秦巴山区的品种适应性及种芋繁育技术,2014年选择在汉中盆地汉江北岸的平川、南部巴山丘陵生态环境进行了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秦巴山区珠芽魔芋适宜平川、丘陵肥水条件好的地块生长,珠芽魔芋球茎整芋、切块繁育种芋的两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珠芽整芋的产量高与切块珠芽魔芋.切块珠芽魔芋的膨大系数1-4.8,珠芽整芋的膨大系数2-5.5,花魔芋膨大系数1.9-3.3.
利用山东省19个气象站点历年逐月降水和气温数据及各地市小麦产量数据,基于不同时间尺度SPEI指数,分析了冬小麦生长季不同阶段干旱演变特征,及SPEI指数与作物产量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山东省月度、季度和年度干旱化趋势明显,冬小麦生长季的干旱状况也趋于加重,干旱频率随时间推进显著增加,2000-2013年冬前期轻度以上干旱频率64.29%,越冬期41.67%,生育后期75.79%,整个
小麦立体匀播就是使小麦种子均匀合理地分布在土壤中的立体空间内,出苗后无行无垄,均匀分布.立体匀播是基于小麦生长发育特性,充分发挥小麦个体均匀健壮和群体充足合理的协调机制。在相同基本苗或相同叶面积系数的条件下,增加了植被(麦苗)的覆盖度,减少了苗期的土壤水分蒸发。增加了光合面积。由于个体分布相对均匀,实现根多茁壮,增加了田间的穗容量。据田间测定,在相同条件下,立体匀播小麦苗期田间覆盖度比常规条播增加
Drought after the jointing stage restricted the growth and yield formation in wheat.Supplemental irrigation (SI) at Z31 (Zadoks Stage 31) reduced the ABA concentrations in leaves of inferior tillers (
针对北京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的耗水量偏大、用肥量偏多、农机作业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引进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使用的圆型喷灌机等节水灌溉设备、研究提出喷灌条件下限量灌溉高效用水量、研发出水肥一体化装置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筛选出复合拌种药剂,减少药剂使用量,研发改造了免耕播种机,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形成了北京市小麦节水节肥轻简栽培技术体系,并在京郊大面积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氮、锌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施用量和有效性在作物根系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配施对作物根系发育调控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介绍了氮肥和锌肥配施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锌铁转运蛋白(ZIP)家族成员调控根系生长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目前,虽对锌转运系统的合成、代谢、调节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其在生产中的调控机制研究尚需深入探讨。
以安农0711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四个密度(120、180、240和300万株/hm2)和四个氮素水平(150、210、270和330kg/hm2),研究了氮肥、密度互作对冬小麦倒伏及产量的影响,探明冬小麦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为制定安徽淮北沙姜黑土秸秆还田下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氮肥、密度均显著影响冬小麦倒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且两者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