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观中造梦--新影视形态中的剪辑创作新走向

来源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技术和新观众群的出现,以及中国影视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诸多变化,使得有必要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影视创作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创作的技术门槛进一步降低,同时也为电影创作带来了诸多可能性,包括电影本体在内的许多环节需要重新定义.本文聚焦于新影视形态中剪辑创作的新走向,以在时间中更快行进的碎切、在空间中任意定位的跳轴、在时空中自由穿行的复调剪辑为例,重点关注它们的语法组成和意义构成,探讨数字技术的使用与影视剪辑的选择趋向,并进一步勾画新影视形态与时代的互动景观.
其他文献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了中国电影的技术跨界、范式转换和文化转型,然而,在"互联网+电影"成为拥有成熟经济范式、完整认知体系的新常态之前,有相当多的问题悬而未决,需要探讨和研究.本文论述重点不是电影跨界所引发的"商业新机遇""融合新趋势""转型升级新模式"等问题,而是反思电影跨界过程中,基于大数据的电影叙事变革和基于互联网资本力量的电影属性变革等负面问题.
文革的结束启始了新时期的到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由经济改革主导的结构重组与价值巨变之中,电影既作为艺术创作与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又作为文化生产与娱乐消费的工业系统,应和着文化思潮的变迁与生产技术的变革,开始进入到一个艺术性、商品性、技术性等多重属性激烈碰撞、矛盾共生的阶段.三十多年中,当代中国电影在激荡的历史反思中重生,在现实生活问题的洗礼中成长,在多元文化观念的碰撞中丰富,在日益飙高的票房中沉沦
面对迅猛推进的中国电影业,电影理论思考的话语体系显得"供给不足"."华语电影"仅以语言的单一维度已无法承载对中国电影快速发展实践的阐释任务,难以涵养当下中国电影迈向全球化、跨文化、多地域、多语言、多族群参与的"多元一体"性.是削足适履于"华语电影"的命名?还是寻找更具前瞻性与解释力的概念?以华人、华语、华史、华事、华地五要素建构的"华莱坞"电影,以基于"文化认同"和"文明同一性"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明
电影和游戏这两种扩容较快的娱乐产业形态在互联网资本的“焊接”下开始进行尝试性接轨。在AR/VR技术的支持下,未来甚至有机会诞生一种电影与游戏的融合艺术形态。这种“电影+游戏”的组合形态,将形成一套全新的观看/参与操作系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符码象征体系。“VR影游”势必引导受众将自我代入角色,并且能够主动决定情节走向。对参与行为的空间限制也会被取消,受众不需要被“固定”在影院座椅中或者电脑屏幕前,他们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VR号称将颠覆十大行业,其中包括影视行业.在社会各界对VR的研究和投资热火朝天之际,本文对VR技术的特性及在影视作品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以历次电影技术革命历史作为出发点,阐明了电影技术革命的目的是推动影视艺术的发展.而VR技术虽然在很多行业看起来的前景光明,但其特性不一定适合讲故事.因此,喧嚣过后,更大的可能性是VR电影成为电影门类中的一个片种而已.
前期创意是电影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整个项目创作中属于统领全局的指导性的样本.概念设计是前期创意最为核心的部分,"概念设计"则是将抽象的概念化思维通过动画相关知识,计算机辅助手段将"概念"转化成具象的分镜画面,创意思想转换成一套"画面"语言呈现,结合虚实场景、生动的台词、形象的画面形成叙事性的脚本故事,并将这样的方法用视觉语言表达出来.影视的动态概念脚本设计发展和技术原理、为电影设计场景,最重要的是提
本研究以广东珠影集团为例,从属性、结构、市场等维度分析国有电影制片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中的优势、困境与挑战;并以此为依据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把脉.基于这些方面的分析,为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在内容生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规划与展望;为实现"电影强国"的目标提供脚踏实地的、建设性的观点.
2016年暑期中国奇幻类影视作品热潮再次袭来,但数量与口碑不成正比.本文对热潮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是互联网与想象力消费共同作用的结果.互联网+二次元文化是其发展的文化因素,互联网+粉丝经济是其发展动力,互联网+营销创新带来盈利增长点.本文并对奇幻热潮进行了冷思考,提出解决思路.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国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段,但随着资本对于数字技术的把控,也出现了电影作品数字影像技术思维的倒错;影像风格的退化与数字影像技术的文化消费异化等问题.电影作为艺术与科学的合一,是人的精神生活与认识表达的重要载体,如何在资本与数字的把控中为当下中国电影发展重寻价值指向,"去熟悉化"是重要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作为电影表达的主体,进而将电影中所呈现的日常生活与权力、政治、经
《煎饼侠》在2015年7月暑期档上映,创造了11.59亿票房成绩,荣揽2015年中国内地年度票房总排行第7名的宝座.《夏洛特烦恼》2015年9月30日上映,创造了14.41亿的票房.在互联网时代下,在明星体制尚未完善的中国电影产业化的道路上,《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两部喜剧电影的营销模式、明星选择、喜剧美学等等对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的成功与中国巨大的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