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油菜亲本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elaopol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本中心选育的5个油菜雄性不育系及4个双低恢复系为材料,研究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为筛选强优势组合和选育优良亲本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选用不同种皮颜色和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当年收获的荚果,测定其子叶、胚(胚轴、胚根、胚芽)和种皮(红衣)中主要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并分析其相瓦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品种籽仁部位间各矿质元素含馈均存在明显差异;(2)花生红衣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以钙和铜最高,铁次之,锌最低;(3)胚和子叶中平均含量以锌最高,铁和铜较低,磷和钾平均含量以胚中较高;(4)不同粒型花生品种籽仁各部位中各矿物质元素含量基本均达
研究了10个花生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在6个生态试点的表现,并利用AMMI模型和双坐标图法对产量数据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在1%水平显著,产量性状的生态稳定性在品种(系)间有较大变化;用前2个代表了86.9%的基因型—环境互作信息的显著主成分计算了基因型稳定性参数(Di),基因型间Di最大相差7.9倍。属于高产稳产的品种有:唐94-1、D5-4、冀花2号;冀9814的
本文探讨了在进行冻害补救时,采用不同施肥处理措施对油菜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制订冻害补救施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介绍了高产品种的产量表现及产量构成,并从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产量构成因子改良、牛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并重以及协调源库流的关系等方面对油菜超高产育种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油菜超高产品种培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综述了我国近年来在国家油菜区试新品种的DNA指纹检测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我国自2005年起,对参加国家区试的油菜品种开展了DNA指纹检测工作,目前已经筛选确定了一套核心的ssR检测引物,建立了快速高效的分子标记分析技术体系,初步构建了区试品种的DNA指纹库,可应用于品种的审定、管理和保护。DNA指纹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参试品种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一致性,但同一育种单位选育的部
油菜角果抗裂性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采收过程中籽粒的散落损失,是特别适合油菜机械收获的优良特性。已有研究表明,植物角果内乙烯的生物合成与角果开裂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分别以一个角果抗裂株系7359和一个易裂株系7661为材料,在成熟期分别对不同角果喷施乙烯类似物乙烯利和乙烯受体抑制剂AgNO3溶液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处理前后同一时期角果中乙烯合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组材料乙烯利处理后的角果乙烯的
花生是福建省最主要油料作物,年种植面积在110khm2左右,在大田作物中居第三位,仅次于水稻和甘薯。花生油是福建省人民主要食用植物油。但是福建地多人少,花生油产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因此,选育含油量较高的高产、稳产、抗病品种,是增加花生油产量的重要途径。泉花6号系1997年秋以泉花327为母本,泉花10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了高产、含油量较高、抗性较好的花生新品种。
河南是我国花生生产大省,年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来,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下降,粮油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夏播花生逐渐成为河南省花生区的主要栽培方式,但是应用于生产的花生品种多为早熟而不高产、高产而不稳产。目前育成的花生品种采用的亲本多为国内的栽培种材料,遗传摹础狭窄,分离类型较少。针对花生育种及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利用引进国外的花生材料作为亲本与国内高产品种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出高产、稳产、
本研究从1997年开始进行花生抗青枯病育种研究工作。引进新的高抗、优质花生种质配置了数十个杂交组合,于2002年选育出的11个普通型花生品系在生产上试种示范,其中,日花1号表现突出,其抗病性及产量水平均超过主栽品种鲁花3号,该品种于2008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本文通过对我国油菜主产区218份甘蓝型油菜样品的分析,探明了我国油菜主栽品种脂肪酸组成与分布,分析了菜籽油脂肪酸成分间的相关性,讨论了专用脂肪酸油菜品种改良的方向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