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集聚性的保障性住房布局规划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核心区保障性住房布局规划为例

来源 :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wei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中,为满足人们对住房条件的需求,需要对功能区内现状居住、现状就业等进行分析,从而平衡居住与就业之间的需求,减少因居住分布不合理而造成的长距离通勤。本文提出了“组块”分析的概念,利用空间集聚算法对滨海新区核心区就业地块进行空间分析,获得各个“组块”的覆盖区域,并对每个“组块”计算归一化组块就业吸引力,可根据归一化组块就业吸引力对每一个“组块”进行就业-居住平衡(Jobs-Housing Balance)分析。结论表明,利用集聚算法和“组块”方法对就业地块进行分析能为保障性住房合理布局提供可量化的指标,达到科学地编制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规划的目的。
其他文献
增城是广州一个经济十分活跃的卫星城市,处于岭南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交界处,是广府传统文化的地域范围。增城民系文化的历史脉络,从百越文化到广府文化交融,再到广府客家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多元一体化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增城的文化在地理上表现为,粤语和广府建筑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江和平原地带,客家话和围龙屋主要分布在偏僻的山区,但粤语使用者遍布全市各个乡镇范围。从宏观和中观的区位来分析,增城的文化特征跟广州颇具渊
在历史街区越来越被开发商青睐的今天;在被整体开发、商业运作“圈”走了许多历史街区的今天,尚未更新开发的历史街区该如何对待?是圈起来保护或旅游观光?还是交给市场进行地产开发? 上海周边的地区内(包括江、浙),分布着许多历史深厚、风貌典型、颇具规模的历史街区,西大街与之相比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体现何在?  动迁成本越来越高昂,居民的动迁期望值越来越高,然而政府或者开发商已几乎无力承担整个街区的开发。
我国的住房改革与住房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在1998年中央政府确定了城镇住房的市场化、货币化、商品化改革方向之后,住房消费和开发规模快速提升,住房市场中出现的问题也迅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又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稳定和谐。在某种程度上,住房制度的变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缩影。此外,住房还是一个空间问题,空
本文借尼日利亚莱基自由区一期总体规划项目着重探讨总体规划中的水系规划,重点介绍了水系规划在该项目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充分发挥水系的多重作用,并由此对总体规划进行反馈与调整,突出了地域特点。论文详细阐述了我国水系规划经验在非洲项目的拓展应用,对境外规划项目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规划应对进行总结,就中国规划经验对外输出的方式方法进行思考,并强调规划的需求导向与规划实施。是中国水系规划经验
本文通过分析规划救济的必要性,解读目前规划救济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新型城市化的要求,指出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引入规划救济的必要性及新型城市化背景下规划救济措施完善及新探索,以更有效地推动新型城市化。
提出“城市特色”已经成为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文化命题。将内涵宽广的“城市特色”以城市规划的视角进行范畴上的要素拆分,进而讨论了其客观要素、行为要素、意识要素等三个层层推进的城市特色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在通讯、交通技术得到普及的大背景下,对城市特色的三个层次上的表现进行剖析,着重阐述了其与人本关怀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而得出其对今日城市发展的意义所在。
作为生态之城、未来之城和创新之城,唐山湾生态城的绿色交通模式在吸取了国内外优秀生态宜居城市的成熟经验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城市交通的国际先进理念并切实可行,开创了国内外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模式。文章主要从目标、规划、管理、技术等方面简单的分析了如何打造唐山湾生态城绿色交通体系。
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不但改善城市交通出行条件,也将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长沙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的实际经验,提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用地规划体系,对轨道交通周边的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引导,使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建设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用地形态和空间结构的优化。
针对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加剧的现实问题,在分析交通拥挤收费的概念和理论来源的基础上,建立了拥挤收费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城市交通出行者的行为特点提出拥挤收费博弈模型参与人的理论假设,并给出了博弈分析,得出拥挤收费的量化政策指导,以期对我国城市拥挤收费的具体政策制定有借鉴意义。
综合交通枢纽是发挥城市综合交通功能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关系城市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交通设施。基于对目前北京综合交通枢纽相关特征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北京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发展策略,认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应注重如下六个方面:构建多功能的层级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交通使用需求;推进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相互融合,提升节点综合价值;加强规划与建设的整体统筹,避免具体实施的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