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夏敏主任“从脾肾论治”先兆流产

来源 :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z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敏主任医师为重庆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精研医理、造诣颇深,对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的诊治有独到的心得体会.夏敏主任医师从肾、脾入手安胎,疗效显著. 根据肾虚胎失所系,脾虚胎失所养的病理特点,当予以补肾健脾、固冲安胎,选用安胎方(系四君子汤合寿胎丸加减而成)。四君子汤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而成,该方去茯苓加黄芪加强健脾理气之功,其中人参、黄芪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安胎,三药合用补气健脾安胎作用加强,取后天强健以滋养培育先天,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养胎体。寿胎丸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由菟丝子、寄生、续断、阿胶四味药组成,均补肾养血安胎,肾旺自能荫胎。菟丝子性平,阴阳双补,补而不峻,微温不燥,固冲任安胎。张锡纯谓:“愚于千百味中药中,得一最善治流产之药,乃菟丝子是也。”两药合用补肾安胎之功尤著;续断补肝肾,调冲任,固经止血安胎: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补脾胃、益肺肾、能补肾健脾,厚其土以镇藏;陈皮理气和胃,防呆补脾胃,使补药补而不滞。诸药合用补肾健脾,补肾以固胎体,健脾以养胎体。加用酸枣仁滋养心肝阴血、养血安神;白芍养血止痛,与甘草配伍缓急止痛。首方患者服药6剂后,腰酸症状减轻,腹痛消失,而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气,因“呕家不喜甘”,二诊时故去甘草、白芍,加用木香调中气,砂仁理气和胃、纳气归肾,安胎止呕。
其他文献
胞宫是月经来潮的最基础器官。脏腑经络之间的纵横联系是月经产生的形体基础。气血津液、天癸是月经来潮的物质基础。月经周期的节律性实际上是天癸阴阳变化节律的外在表现。天癸阴阳节律变化受全身阴阳变化的调节,最主要受心-肾阴阳轴调控,也受任督阴阳循环圈的调控。我们提倡不以某条单纯的轴线为核心;以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划分月经周期;以调控天癸阴阳节律为主要目的;以调节心-肾阴阳,交通心肾为主要方法;以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月经紊乱、不孕、多毛、肥胖、双侧卵巢持续增大,以及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特征。其内分泌特征是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等。中医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妇科“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症”等。其病机与肾虚、肝郁、痰湿、血瘀、郁热等因素有关。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肾有阴阳二气,五脏的阴阳皆以肾阴肾阳为
月经过少,中医妇科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至点滴即净者.古籍有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月经过少的中医学病因病机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冲任壅塞,血行不畅所致。王老遵从《内经,上古天真论》,认为月经的潮止与冲任的通盛虚衰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据我院观察就诊的多数患者从四诊分析并无明显寒热虚实确证。可根据年龄和
“血不利则为水”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病因病机上应考虑血瘀为因,痰水为果,痰瘀互结致病情胶着难解。PCOS治疗上应顺应月经周期的阴阳变化及胞宫的藏泻规律,在行经期活血化瘀以促阴邪排出、经前期补肾温阳以消阴翳、经后期健脾和胃利水养血,临床治疗可获良效。
随着环境污染、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性传播疾病的蔓延,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子宫因素引起的不孕症约占10%~15%.胚胎着床存在一个暂时性窗口期,即在排卵后6-7天,称为"种植窗",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人类生殖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即是指子宫内膜在"种植窗"对胚胎的接受能力.采用补益心肾、补肾活血、燥湿化痰法,予以中药治疗,疗效显著。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学说是中医妇科学指导女性生殖健康的中心理论.中医女性生殖轴学说发展至今,不但在女性调经、助孕、安胎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中医妇科临床、实验及教学发展也有着重要价值.因此,对中医生殖轴研究思路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考镜,利用现代研究手段探讨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以及促进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的临床发展,都有十分重要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黄褐斑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虽然黄褐斑对人的身体健康无明显影响,但由于此病发生于面部,严重损害人的面容美观。对患者心理和社会交往影响较大。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缺陷,寻找有效而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及方法为目前医学难题。通过对黄褐斑和妇科癥瘕、炎症的病因病机的探讨,可找到共同点,从而产生一种新方法,即通过对妇科疾病的治疗,间接对黄褐斑产生治疗作用,此法副作用小、无对
"孕"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裹子也",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怀胎".所以"不孕"可以理解为是指妇女不能怀胎的疾病.现代医学之不孕是指育龄妇女结婚1年以上,夫妇同居,配偶生殖功能正常,不避孕而未能受孕者(原发不孕),或曾有孕产史,继又间隔1年以上,不避孕而未怀孕者(继发不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对不孕就有所认识了。西周《周易》中始有“不育”之名还有“妇三岁不孕”的记载。在中医古籍中,不孕
不孕症是生殖医学的疑难杂症,病因复杂.输卵管通而不畅有轻重之分,轻者输卵管的蠕动、纤毛的活动及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发生异常:重者输卵管可出现僵硬,顺应性下降,失去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输卵管正常摄取运送卵子、精子以及受精卵,致使精卵不能相遇导致不孕。西医治疗该病可选择输卵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宫腔镜下的通液术、腹腔镜下输卵管的诊治术、宫腹腔镜的联合手术,或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根据月经周期,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以及经前期各自不同的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药的一种疗法,与西医人工周期疗法一样是妇科常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月经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等妇科疾病.治疗期间配合动态地观察激素水平,B超连续监测卵泡的变化,同时作宫颈黏液检查及BBT测定,确定不同时期,能更科学地运用中周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运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调理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