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与妇科“瘀证”的关系

来源 :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614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黄褐斑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虽然黄褐斑对人的身体健康无明显影响,但由于此病发生于面部,严重损害人的面容美观。对患者心理和社会交往影响较大。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缺陷,寻找有效而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及方法为目前医学难题。通过对黄褐斑和妇科癥瘕、炎症的病因病机的探讨,可找到共同点,从而产生一种新方法,即通过对妇科疾病的治疗,间接对黄褐斑产生治疗作用,此法副作用小、无对激光等物理治疗的顾虑,如有效,对广大妇女患者不失为一个福音。
其他文献
多囊卵巢综合征(Plo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症,以月经紊乱、不孕、多毛、肥胖、双侧卵巢持续增大,以及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特征.育龄妇女中PCOS的患病率为5%~10%,妇科内分泌临床上约占20%~60%,闭经妇女中占25%,无排卵妇女中约1/3.作为现代疑难疾病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
情志因素与月经病是互为影响的。月经病的发生也可导致精神上的波动起伏,比如痛经、闭经,月经失调可伎女性陷入焦虑、不安、悲伤、抑郁、惊恐等负面情绪中,女性长期受到忿怒、思虑、惊恐等不良情绪刺激。因此,调畅情志,去除精神因素之诱因,对防治月经病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除了传统的药物疗法以外还应该重视心理疗法,特别是受情志因素作用较大的女性群体,建议她们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适当的运动。医生所要做的不仅是治疗病人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妇科名家,其代表作《傅青主女科》论述了经、带、胎、产诸疾80症,列方83首.上卷专列种子篇,论述了不孕症的析寒热、辨胸满、诊腹胀、审情志、视肥瘦五种独特诊法,并在古方基础上加减,自创十条种子验方,分别为治下部冰冷不孕的温胞饮、治骨蒸夜热不孕的清骨滋肾汤、胸满不思食不孕的并提汤、胸满少食不孕的温土毓麟汤、腰酸腹胀不孕的升带汤、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的化水种子汤、少腹急迫不孕的宽带汤、嫉妒
妊娠恶阻的病名首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恶阻者,心中馈闷,头眩,四肢烦痛,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明确指出本病的症状。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又被称为“恶食”、“恶子”、“阻病”、“子病”、“病食”、“病儿”等。祖国医学认为:妊娠恶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妇女有孕后,月经停闭,血海之血藏而不泻,阴血下聚以养胎元,使冲脉之血相对不足,冲脉之气相对有余。冲脉又隶于足阳明胃经,会
胞宫是月经来潮的最基础器官。脏腑经络之间的纵横联系是月经产生的形体基础。气血津液、天癸是月经来潮的物质基础。月经周期的节律性实际上是天癸阴阳变化节律的外在表现。天癸阴阳节律变化受全身阴阳变化的调节,最主要受心-肾阴阳轴调控,也受任督阴阳循环圈的调控。我们提倡不以某条单纯的轴线为核心;以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划分月经周期;以调控天癸阴阳节律为主要目的;以调节心-肾阴阳,交通心肾为主要方法;以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月经紊乱、不孕、多毛、肥胖、双侧卵巢持续增大,以及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特征。其内分泌特征是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等。中医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妇科“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症”等。其病机与肾虚、肝郁、痰湿、血瘀、郁热等因素有关。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肾有阴阳二气,五脏的阴阳皆以肾阴肾阳为
月经过少,中医妇科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至点滴即净者.古籍有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月经过少的中医学病因病机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冲任壅塞,血行不畅所致。王老遵从《内经,上古天真论》,认为月经的潮止与冲任的通盛虚衰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据我院观察就诊的多数患者从四诊分析并无明显寒热虚实确证。可根据年龄和
“血不利则为水”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病因病机上应考虑血瘀为因,痰水为果,痰瘀互结致病情胶着难解。PCOS治疗上应顺应月经周期的阴阳变化及胞宫的藏泻规律,在行经期活血化瘀以促阴邪排出、经前期补肾温阳以消阴翳、经后期健脾和胃利水养血,临床治疗可获良效。
随着环境污染、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性传播疾病的蔓延,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子宫因素引起的不孕症约占10%~15%.胚胎着床存在一个暂时性窗口期,即在排卵后6-7天,称为"种植窗",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人类生殖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即是指子宫内膜在"种植窗"对胚胎的接受能力.采用补益心肾、补肾活血、燥湿化痰法,予以中药治疗,疗效显著。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学说是中医妇科学指导女性生殖健康的中心理论.中医女性生殖轴学说发展至今,不但在女性调经、助孕、安胎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中医妇科临床、实验及教学发展也有着重要价值.因此,对中医生殖轴研究思路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考镜,利用现代研究手段探讨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以及促进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的临床发展,都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