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控制日本血吸虫病感染效果分析

来源 :华东地区第七届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de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出现了吡喹酮耐药性的报道,吡喹酮耐药性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为了继续了解在患病率控制策略下的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动态及趋势,于2000年对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点进行了调整,监测点的主要防制措施以选择性化疗为主,并辅以健康教育和易感染地带灭螺等措施。本文主要使用2000至2002年3年的监测点资料,来评估经历了长期大规模化疗之后血吸虫感染率降到较低水平时继续化疗的效果。
其他文献
伤害流行病学(injury epidemiology)是描述伤害的发生强度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伤害的流行规律、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提出伤害的干预对策和防范措施,并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门流行病学分支学科。本文介绍了伤害流行病学的特征,并就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述。
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可将病原性大肠杆菌分为三个致病型,即肠道感染/腹泻型、尿道感染(UTI)型和脓疡/脑膜炎型。大肠杆菌在进化的过程中,为适应新的环境,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毒力基因,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肠道、泌尿道、脑膜等多器官、多部位的疾病。用非致病性的K-12作为基础模型,通过添加或减少各种的毒力基因,如毒力岛、质粒、噬菌体等,对其进行改造,研究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致病性。本文就病原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现场调查并搜集大量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因此,只有采用正确的统计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与策略进行论述。
新发传染病是指最近20年在人类中的发生已明显增多,或它们的发生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对人类威胁的新发现的、重新肆虐的或药物抗性所致的传染病。本文分析了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及危害,并就新发传染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预后。方法:对太原市147例临床诊断的SARS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并检测血清抗体、肺功能、拍摄胸片和双侧股骨头片。结果:SARS病例中血清SARS-CoV抗体阳性率为72.7%,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分别有41.5%和53.5%的患者出院后产生了活动后自觉心慌、呼吸困难和爬楼梯时较以前明显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
目的:分析山西省太原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密切接触者和社区人群的血清SARS抗体水平。方法:ELISA方法检测SARS病人、密切接触者和正常人群的SARS特异性抗体,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和社区一般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08%、4.63%和1.88%,三组人群的SARS-Co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各组人群内各年龄组及男女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在密切接触
目的:探讨上海市冬季室内化学污染对封闭式空调办公室人员中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或办公室综合征发生影响的情况和程度。方法:1997年和1998年冬季,在峻工10年以内的27幢办公楼中进行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和挥发性有机化学物总浓度(TVOC)的测定,并据此分层而成3组。这些楼内的841名办公室人员亦相应分成3组,分别进行症状出现率、个人症状指数(PSI)和个人5项症状指数(5PSI)的均值以及
目的:探索中国汉族人ATM基因的单核甘酸多态。方法:首先用PCR技术扩增ATM基因第39,61和63外显子的靶片段,然后用SSCP技术进行筛选,选择典型带型经全自动DNA测序证实。结果:在ATM基因第39、61和63外显子区域发现11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它们分别是第39外显子第5689位和第5691位的A/T多态;第61外显子第8618位的T/G多态;第61内含子第+99位的T/G多态,第+69位
目的:探讨硼镁石粉杀灭钉螺的作用机理,为硼镁石粉的科学应用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了熏杀法以及WHO“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法”中浸杀法和接触法进行灭螺实验。结果:硼镁石粉对钉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无挥发毒性。硼镁石粉用于灭螺时是逐渐起效的,溶液浸杀起效时间比推荐的接触法快,接触法灭螺长期效果好。硼与酸性砷溶液对钉螺具有杀灭作用,而镁及碱性砷均无灭螺作用。结论:短期灭螺主要与硼及碱性盐类有关,慢性灭螺效
目的:评价外来流动入口对上海市人群传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简称“三病”)的潜在危害,从而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方法:对外省市来沪居留3个月以上人员,进行“三病”血清免疫学检测,达到规定的阳性滴度时进行病原学追踪及治疗。结果:2001~2003年共监测外来流动人口909960人次,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5%、0.28%、和0.02%。2001~2003年质量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