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商用车冲压线上模夹紧器改造浅析

来源 :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85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风商用车车身厂冲压二车间冲五线由1台1600t、3台1000t压力机构成。作为目前工厂吨位最高的冲压生产线,担负着我厂12个大型表面件、5个结构件的生产,每天6000件左右的工作量,负荷超重,是我厂D310、D530产品的主力生产线。冲五线压力机全部采用自走式上模夹紧器,本文从上模夹紧器的原理及传动特点、PLC程序控制等方面着手分析,找到了故障发生源,并根据真因对机构进行设计上的改进、选型上的优化,制订了解决方案,从改造后的观察来看,效果良好,充分体现了机电一体化在现代机械维修工作中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某款车压铸铝合金前轮罩结构研究,通过拓扑分析指导结构优化,基于CAE分析结果验证,实现前轮罩集成化、轻量化。总结了压铸铝合金前轮罩结构设计规范,为新车型研发提供设计参考。
某汽车公司某新车型地板通道零件在工艺分析和设计之初面临着工艺方案的选择.如果采用此前多款车型地板通道的常规冲压工艺成形方案,即采用直接拉深工艺,将产品90#以上形状一次拉深到位,后续工序再对法兰搭接面进行局部整形,得出最终产品,则经专业CAE软件对该工艺方案分析后,其零件的成形性较差,零件开裂报废率较高,拉深过程所需成形力较大(约9400kN),且材料利用率较低(约63.5#),导致其制造成本较高
本文主要阐述新车型开发过程中装配仿真技术的应用,以某车型仿真装配技术为研究背景,通过前期对工艺设计的仿真装配分析,使新车型具备生产可行性、设备工具兼容性等。针对新车型开发进行仿真技术研究,制订更为优化的工业化设计方案,实现了从产品结构到工厂布局紧密关联的仿真设计,实现了物理造车之前的虚拟装配验证过程,提高了工艺设计水平,并通过开发和创新,仿真研究出多种装配工艺技术,为后续车型的工艺设计奠定了基础。
本文基于Tecnomatix设计软件,贯穿工艺全过程的3D数字化设计模式,形成长安汽车特有的数字化工艺设计体系,运用该体系对发动机装配生产线布局方案和生产制造过程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从而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设备变更率,降低工程设变率,缩短设计周期,实现3D工厂的建设目标。对标行业应用情况,大众、通用等汽车企业已应用该技术,长安汽车可借助规划软件的技术资源,通过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优化,实现该规划系统的建
本文介绍了白车身装焊生产中使用统计手段对白车身尺寸的异常形成进行识别的方法,且在改善后如何确定尺寸满足能力要求。
变速器是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对整车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变速器双中间轴结构变速器因其承载能力强、故障率低等特点已成为国内重型货车匹配的主力箱型.其副箱中间轴总成由一副箱齿轮与一副箱中间轴经压装焊接组合而成,其加工难度主要体现在两齿轮的对齿精度、焊接强度,焊接热变形对齿轮齿向等都有影响,其中对齿精度最为关键,如不能正确地实现副箱对齿,齿轮啮合不良会导致齿轮受力失衡而严重损坏变速器
I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the existence of micro-vibration affects the processing accuracy.The methods of micro-vibration based on optical measurement are summariz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
在生产线中,包含自动、半自动、手动等工位类型。在生产线工艺设计时,需通过一些手段验证工艺的可执行性。目前,自动工位可通过一些仿真软件,实现功能性、交互性等的验证,且仿真结果与实际的符合度满足工艺分析的要求。而半自动、手动工位可执行性(节拍、人机工程等)的仿真验证,在无实物的情况下,仿真结果与实际依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工艺分析不够准确、有效。为使半自动、手动工位的仿真验证与实际符合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对不同铆接形态分析对比,结合辅助制动器之一的排气制动阀环境温度达到700℃,介质为发动机废气的恶劣工作条件,采用特制多鼓型不锈钢铆钉代替传统标准的钢制铆钉,适应阀体复杂、多变的形状,无须设备投入,保证排气阀内的蝶阀轴和蝶阀片可靠连接和满足强度要求,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变形、断裂等失效,具有很大的工程实用性和通用性。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车门焊接设计的整体趋势,介绍了分体式车门总成与一体车门总成的差异,一体式车门玻璃导轨部尺寸特性以及其对应焊钳结构的特殊性。在实际焊接对应是发生焊接电极粘枪时,根据焊接电极产热与散热条件的分析,并通过对焊钳材料、结构、强度等方面对使用的焊钳进行优化,最终在使用性以及经济性上取得很大改进,并且在长久使用之后,确认其具有批量适用的可行性,为该类焊点焊接对应提供重要方向,也为该种焊钳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