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石屑砂弃料应用于混凝土的研究

来源 :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CHZHTX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工程各骨料加工系统二次筛分排出的石屑砂弃料,既占场地,又污染环境,将石屑砂弃料应用于混凝土可以变废为宝,既解决场地堆放问题,又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本文在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三峡工程利用以石屑砂作为细骨料的大坝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塑性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石屑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石屑砂进一步研究应用的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制备纳米陶瓷粉体的新方法——燃烧化学沉积法,该方法是将配制好的初始液体雾化,让该液雾穿过高温火焰流体.初始液体在火焰流中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反应火焰流,该反应火焰流体系在火焰流的前方衬底上沉积出纳米陶瓷粉体.本文以沉积α-AlO纳米粉体为例,介绍该方法的制备过程,并用SEM和TEM分析了α-AlO纳米粉体的显微形貌和结构.
成功地以高炉炉渣为原料,用高温自蔓延合成工艺合成了较为纯净的单相(Ca,Mg)-α-Sialon粉料(以下简称炉渣α-Sialon粉),并用无压和热压烧结工艺将炉渣α-Sialon粉烧结成了炉渣α-Sialon陶瓷.对炉渣α-Sialon陶瓷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高成本化学原料制备的α-Sialon陶瓷相比,炉渣α-Sialon陶瓷有稍低的力学性能.但炉渣α-Sialon陶瓷具有优良的
本研究采用有机物裂解的方法制备了多孔碳素坯,进而渗硅反应生成碳化硅,并对素坯及反应烧结后的碳化硅进行了物相鉴定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热解后的碳素坯显微结构非常均匀、孔径分布窄、有一定的强度且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通过配方的改变可对多孔碳素坯显微结构和孔径大小进行调节;对所得的多孔碳进行渗硅,最终制品主晶相是β-SiC相和Si相,两者的分布均匀,其中β-SiC相呈连续分布而Si相不连续分散于β-S
本文利用注凝成型技术,调制平均粒径0.5μm氧化铝粉体浆料,并通过离心方法制备1~2mm薄壁氧化铝多孔陶瓷管.通过研究制备出高固体含量(体积分数54﹪)、低黏度(0.364Pa·s)的氧化铝浆料,并采用离心注凝成型方法制备出φ50mm×(1~2)mm×150mm氧化铝陶瓷管状坯体,并于1350℃烧成,获得孔径为0.07μm、气孔率为50﹪的氧化铝多孔陶瓷管.
本文研究了MgO-YO-AlO体系(A)、YO-AlO体系(B)及LaO-YO-AlO体系(C)烧结助剂对SiN/BN层状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烧结工艺下,试样A、B、C的抗弯强度分别达到700MPa、630MPa、610MPa,断裂功分别为2100J/m、1600J/m、3100J/m.试样A、B裂纹偏转现象不明显,而试样C的载荷-位移曲线显示了明显的"伪塑性"特征,裂纹的
本文研究了原位合成MoSi反应烧结SiC/MoSi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原位合成MoSi反应烧结SiC/MoSi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SiC、MoSi和少量MoSi及残余游离硅,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结构疏松,颗粒堆积呈蜂窝状.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显微结构的形成原因,并着重对MoSi空心粒子及其周围分散的小气孔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于以聚磷酸钠和活性氧化钙为添加剂的镁质耐火混凝土高温胶结相矿物组成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镁质原料的氧化钙含量较低,应采用PO-NaO-CaO系结合相;如果镁质原料的氧化钙含量高,宜采用PO-NaO-CaO-SiO系结合相.决定材料高温性能优劣的不是CaO/(PO+SiO)比值的高低,而应根据高温胶结相的矿物组成进行具体分析.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两种不同生产方式制备的纳米级SiO进行了抽样测试,应用分形理论分析评价了颗粒群的粒度分布特征,测试、计算了不同颗粒群的相应的分形维数.研究表明,纳米级SiO颗粒群具有很好的自相似特征,可以通过分形理论的方法测试和计算其分形维数,当颗粒平均粒径小于30nm时,颗粒群聚集成链状,其非线性特征更为明显.可以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直接测试颗粒群的分形维数,评价其聚集团的复杂程度.
综合耐久性和接缝是水泥混凝土道面的两大突出问题,道面水泥混凝土高性能化和放大道面板尺寸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道面水泥混凝土使用性能要求和退化原因,据此提出了高性能道面水泥混凝土的材料学内涵.文章指出,放大水泥混凝土道面板尺寸涉及大尺寸水泥混凝土道面板的结构学、材料学和施工技术三个方面.从材料学角度,影响道面板尺寸的具体因素包括:温度伸缩应力、温度翘曲应力、干缩应力和荷载应力等.
研究表明水泥和粉煤灰等材料含有一定数量的可溶性重金属和有毒金属离子,其含量如不加控制或未能采取必要的溶出抑制措施,一定条件下它们就可能溶出释放出来,污染水和土壤.本文简要介绍了水泥基材料中有害组分的溶出试验方法和本文作者在国外工作期间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提醒大家应尽早正视这个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