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西北海岸地形變遷與海岸人工化之探討

来源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地形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zh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内政部营建署的定义与统计,台湾本岛人工海岸线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这可说是直接反映了数十年来海岸土地利用与海岸土地防护的结果.过去对于本岛海岸线(滨线)变化及海岸带土地利用变迁已有不少讨论,但是人为活动造成具有缓冲海岸作用力之地形单元(沙丘、海滩)的变化程度,则少见讨论,而这在全球暖化与海水面上升等潜在威胁的情境下,是需要关注的课题.所以,本研究以台湾西北海岸为研究区,试图探讨其二十世纪以来海岸缓冲带的地形变化,以及海岸人工化的历程与含意.研究区以早期的海岸地形缓冲带为范围,包括海岸沙丘与海滩.研究方法采GIS平台叠图分析,各式图资包含二十世纪初期以来的日治时期等高线地形图、1940年代美军拍摄之航照、1970年代后期之1∶1000与1∶5000像片基本图,以及2000年以来的彩色正射影像图.研究结果显示,西北海岸之结构物于二十世纪后期逐渐增加,今已占69%.沙丘与海岸林外缘大部分呈现向海移动的趋势,多与防风定沙工程有所关联.为维护缓冲带后方之土地利用,防风定沙或有其必要性,属软性工法,较低程度的人工化.但看似自然,却也一定程度地使海岸地形缓冲带之移动性降低.
其他文献
随着绿松石近几年在国内市场被消费者逐渐认可,一类和绿松石共生的伴生矿也悄然进入市场,它们表面的铁线外观近似常见的绿松石的铁线分布,其颜色有黄绿、白色、灰白和紫罗兰、紫蓝等。部分伴生矿的成品在销售过程中甚至容易被商家混淆。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以及激光诱导离解光谱等方法,对绿松石伴生矿的宝石学特征、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等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究的几类颜
测定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位测量误差,通常扫描平面或球形标靶,采用拟合法或回光强度平均值法提取标志的中心坐标.由于拟合法受边界点精度的影响很大,回光强度平均值法的精度受仪器回光强度修正误差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拟合方法,采用快速边界提取算法得到标靶准确度较高的边界点,最后根据最小二乘原理,计算圆形标志中心的坐标.
在河道确权调查中,运用数学的方法,计算河道界桩大概位置.程序中的绝大多数计算方法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计算,正是这些基础算法,才大大的简化了比较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在系统开发语言上选的是VB,是一种“轻量化”的编程工具,简单易上手。本程序所不具备的就是快捷键、命令行操作,效率比起Cass稍低,优势就是能够快速执行查找、属性修改等CAD中不具有的操作。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中存在大量重复操作,如逐级生成行政区并修改属性、满足面积要求的坑塘入国情等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仅繁杂耗时,且容易出现人工误操作.利用EPS脚本功能,实现了批量自动生成行政区和自动将满足要求的坑塘构国情面的功能,实验证明本文给出的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提高成图效率,减少人工作业量.
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于2014年11月20-21和22-23日分别在北京召开的天灾预测会议和地震预测咨询会议上同样提出二个预测日期(第一个预测日期见通报1),第二个预测日期为2015年5月24日±5天或10天左右,可能发生一次7.5-8.5级的大地震,预测的地区有三个,其中第一个地区是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内,特别要注意我国台湾以及邻近海域,预测的文章发表在"2014年11月天灾预测总结研讨会议文集"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从2015年1月1日--9月30日,全球发生7.5级以上的大地震有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5月12日尼泊尔7.5级,5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岛8.0级和9月17日智利中部沿岸近海8.2级,共4次大地震,在地震发生前运用"磁暴月相二倍法"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部门,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老科协地震分会和中国地震局离退休办公室等有
本文分别统计了1951年至2015年的65年间厄尔尼诺事件与丰满水库泄洪发生频次,二者完全一致,背后存在的相关规律值得挖掘.利用吕俊梅等人制作的PDO冷暖位相下El Nino和La Nina事件发生年份表,结合丰满水库流域来水实际,研究了PDO的冷暖位相下E1Nino和La Nina事件与丰满来水、洪水统计规律.结果表明拉马德雷冷相位期厄尔尼诺年丰满水库一般为枯水、拉马德雷暖相位期厄尔尼诺年丰满水
河口三角洲是入海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在河口地区的堆积产物,具有一定的空间识别特征.从三角洲平原的平面特征来看,除经典的三角形以外,河口三角洲还展现出众多的类型,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鸟足状、圣,弗朗西斯科三角洲的鸟嘴状和红河三角洲的扇状等.入海河流沉积物在河口地区通常会受到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包括河流过程、波浪过程和潮流过程,而呈现出不同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形态.美国学者盖洛韦根据三者的相对强度,提出河
陆架是陆海交互作用的重要场所,也是陆源入海物质重要的"汇",近年来已成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区域.泥质沉积是陆架沉积中的一种重要沉积类型,受河流物质入海和海洋动力的共同作用,沉积速率高,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是进行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和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理想区域.沉积物粒度特征记录着沉积物物源和沉积环境等信息,曾广泛的应用与物质输运方式和沉积物类型的识别.然而,海洋中沉积物的来源和动力环境极其复杂,利用
古夷平面是地球历史上构造长期相对稳定、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地表侵蚀-堆积作用达到相对平衡的产物,在区域构造演化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古夷平面发育也是古风化壳的形成时期,因而其存在与否成为古夷平面的重要鉴别依据.浙江东部中低山山地的古夷平面近年来才被发现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提出了四明山夷平面,简称四明山面的概念.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在四明山及其邻近地区(曹娥江、甬江-奉化江流域)广泛分布着一套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