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卷书虱细胞色素P450第四家族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P450第四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从嗜卷书虱体内扩增得到3个cDNA片段N1、N2以及N3(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979549、EU979551及EU979550).其长度均为452bp,编码150个氨基酸.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2个P450超家族的特征性保守序列:ETLR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域FxxGxxxCxG,此外,还包括P450基因第四家族特有的特征序列EVDTFMFEGHDTT.将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P比对,结果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CYP4家族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序列与昆虫的CYP4家族的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初步推测此序列为CYP4家族的新成员.
其他文献
介壳虫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捕食性天敌以孪斑唇瓢虫为主.此虫在新疆环塔里木盆地1年发生3代,以蛹或少数成虫越冬.采用Holling Ⅱ型和Ⅲ型模拟测定了孪斑唇瓢虫对枣球坚蚧、水木坚蚧和土伦球坚蚧初孵若虫的功能反应.
以2组人工饲料(蝇蛆组优化配方和黄粉虫蛹组优化配方)饲喂龟纹瓢虫初孵幼虫,以大豆蚜饲喂的幼虫作为对照,测定4龄幼虫的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用2组人工饲料和蚜虫饲喂的4龄幼虫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蚜虫饲喂组;粗蛋白含量相当,均在8%左右;粗脂肪含量较低,仅为蚜虫饲喂组的2/3.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将提高虫体脂肪含量作为饲料配方改进的目标之一.
采用相转移法,通过溶剂、乳化剂的筛选和配伍,确定了5%黄花蒿粗提物微孔剂的配方.试样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均合格.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微乳剂对朱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04.67mg/L,而黄花蒿粗提物LC50为423.23mg/L,其毒力提高了3.04倍.
本文对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防治田间草地螟幼虫时对天敌昆虫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田间通过捕虫网扫到的天敌昆虫主要有寄生蝇、寄生蜂、草蛉、瓢虫和食蚜蝇;施用生物农药苦内酯、灭幼脲、楝素、除虫菊、阿维菌素后第5天,楝素对天敌的数量有所影响外,其他各生物农药对天敌没有显著影响;化学农药瑞劲特、功夫、阿维菌素+三唑磷混剂、阿维菌素+杀虫眯混剂、功夫+二嗪膦混剂施药后第3天和第5天对天敌的数
利用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芽枝状枝孢霉和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自然种群进行控制试验,在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连续生命表的基础上,通过以空间状态方程为分析手段,对圆斑弯叶毛瓢虫、芽枝状枝孢霉和蜡蚧轮枝菌对湿地松粉蚧联合作用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组合比单独因子更能有效地控制湿地松粉蚧.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5种形状害虫诱捕器诱捕小菜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翼形诱捕器平均每天诱捕小菜蛾124.47头/个,明显优于水桶形诱捕器36.09头/个、漏斗形诱捕器22.15头/个、三角形诱捕器19.18头/个和干式诱捕器0.75头/个的诱捕量,前者与后四者有极显著差异.作为与小菜蛾性信息素配合使用的载具,翼形诱捕器可显著提高诱芯的诱捕效率。
本文分析了陕西设施蔬菜粉虱、斑潜蝇、蚜虫、害螨、蓟马等微小害虫发生的态势,阐明了发生的特点及种群上升的原因,从温室生态系统健康出发,提出了O3杀虫、黏虫板诱杀、防虫网阻隔技术、高温杀虫、水淹法及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设施蔬菜微小害虫立体化种群调控技术对策.
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细胞质遗传的细菌,它可以通过诱导产雌孤雌生殖、引起细胞质不亲和、遗传雄性的雌性化、雄性致死和增强生殖力等作用方式引起其寄主生殖行为的改变.本研究检测了3种熊蜂熊蜂不同组织(头,胸,足,卵巢或雄外生殖器)的Wolbachia感染.其中明亮熊蜂Bombus lucorum(B)和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e(A)是自然种,短舌熊蜂Bombus
利用GenBank中昆虫P450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采用RT-PCR从赤拟谷盗体内扩增得到1个cDNA片段.以3-RACE (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扩增获得一个长度614bp的P450 3末端序列(GenBank登陆号:EU924172),编码138个氨基酸,另外还有198 bp的非编码区.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3个P450超家族的特征性保守序列:ETLR区、PERF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滞育和非滞育条件下寄主黏虫和中红侧沟茧蜂不同发育阶段保幼激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滞育还是非滞育条件,被寄生寄主JH含量均高于未被寄生寄主,且被寄生的寄主发育缓慢.在非滞育条件下,中红侧沟茧蜂幼虫体内的JH含量在第4天时含量较低,到第5天含量明显增加约3倍,至3龄幼虫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蛹期开始下降;在滞育条件下,中红侧沟茧蜂不同发育时期体内JH含量呈递增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