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卫星轨道摄动模型

来源 :全国第十三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星在轨飞行时,受到地球非球形引力、第三体引力、太阳光压力,大气阻力等诸多因素对轨道的摄动影响.本文将建立一种包括上述四种摄动因素的卫星轨道摄动模型并用C++语言编写程序进行轨道计算.地球引力场模型采用70x70的Joint GravityModel 3.大气摄动模型采用最新的NRLMSISE-00.计算日月引力和太阳光压力时,通过读取JPL的星历数据文件DE405获取。积分器采用7(8)阶的变步长Runge-Kutta-Fehlberg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与美国AnalyticalGraphics公司的商业化航天应用软件Satellite Tool Kit相比,全部四种摄动因素作用下,轨道传播两天后的位置误差为1米左右,速度误差为1毫米每秒左右.
其他文献
天文导航是一种不依赖地面测控站的完全自主的导航方法,而观测量是影响系统导航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在环月段以月球-探测器-恒星、月球-探测器-太阳两个天文夹角和月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当今世界的一项十分复杂、难度很大、并且正在迅速发展中的高新技术。美国的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堪称一绝。最近日本成功的进行了对接对接的实验。
针对某试验系统的特点,以工控机作为主控计算机建立了基于Windows XP平台和1553B总线的实时控制系统.为解决系统中存在的1553B总线、串口等多端口实时数据采集和实时控制问题
本文对基于地球扁率的圆锥扫描式红外地球敏感器的测量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在双圆锥红外敏感器,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了地球扁率影响之后,姿态(地心方向矢量)计算的精度
随着我国探月等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对卫星控制计算机的智能性、适应环境能力和自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进化硬件容错技术可以实现智能的、动态的卫星控制计算机容错系统.本
该文对用航天器姿态角测量敏感器,如红外地球敏感器(简称红外)、星敏感器和全姿态GPS敏感器的信号来估计姿态角速度这一类针对性强且适用性广的关键问题首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
航天器交会对接过程中,基于线性相对运动和冲量假设的四冲量最优交会与水平冲量多弧段交会机动原理,考虑到非线性运动和有限推力的影响提出了接近段四次变轨和水平推力多弧段交
CZ-3A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现时期的主推运载火箭,其飞行可靠性已是成功完成未来各类卫星发射任务的关键,CZ-3A系列运载火箭安装有四框架平台(简称平台)、激光捷联惯性组合(简
CE-1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顺利升空,经过调相段、转移段、捕获段8次轨道控制,于11月7日成功进入环月使命轨道.由于在任务中采用了将前次轨控标定结果用于下次控制注入的闭环
本文针对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结构,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星间链路设计,并进一步讨论了这种链路建设对GEO、IGSO和MEO卫星的精密定轨所带来的作用,模拟计算表明,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