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NIRS技术的茶鲜叶质量评价新方法

来源 :第四届全国农产品加工科研院所联谊会暨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ho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茶叶行业中,对鲜叶原料的质量评价是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交叉验证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方法,将近红外光谱(NIRS)与茶鲜叶的含水量、粗纤维总量和全氮量之间分别建立相关性模型方程。当维数分别为10、11和9时,三个指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25、0.9482和0.8660,交互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679、1.12和0.351。提出了茶鲜叶原料的质量系数方程,用得出的茶鲜叶质量系数与专家人工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茶鲜叶原料质量系数越大,鲜叶质量越高。运用NIRS技术能够对茶鲜叶的质量优劣做出评价。
其他文献
以低值淡水鱼骨为钙的来源,运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复合氨基酸与鱼骨粉中钙离子的螯合工艺。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螯合条件是:复合氨基酸与钙离子的质量比为3:1,pH=8,反应时间70min,反应温度80℃,此时螯合率为75.23%,并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分析。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玉米肉粒、芯、包农及须中的多酚类成分,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分析柱(4.6×250mm,5-Micro),流动相:0-40-45-50-0min,A相乙腈:5%-25%-35%-50%-5%或B才日0.4%乙酸:95%-75%-65%-50%-95%,流速:1.0ml/min:VWD检测器,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在甜玉米粒中检测到13种多酚类
超声波强化甲醇、乙醇混合体系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表明,与机械搅拌相比,反应5min转化率高13.1%,超声波有更明显的强化作用,能有效提高酯交换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最终的转酯化率;考察28kHz、45kHz频率条件下超声波的强化作用,反应前5min,频率28kHz比45kHz的转酯化率高0.34%~7.755%,超声波功率为80%、90%和 100%时,转酯化率最大且随时间的变化几乎完全相同,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方法提取马铃薯渣中的果胶。考察了超声功率、提取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液pH值对果胶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马铃薯渣果胶最适提取条件为:即超声功率8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5min,料液比1:20,pH值为1.6.与传统酸法相比,用超声波取代了传统的搅拌,简化了工艺,并且使提取温度从90℃降低到70℃,提取时间60min缩短到45min,果胶
采用磷脂酶Al对蛋黄进行酶解改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生产高乳化性蛋黄粉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5h,加酶量1500u/g,起始pH6.0,底物质量浓度20%。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改性蛋黄的粒径分布,发现PLAI改性对蛋黄结构的破坏程度不大。相对于普通蛋黄粉,其乳化容量、乳化稳定性、乳化热稳定性分别提高75%、3.89倍、1.32倍。
采用HPTLC检测方法,以苦瓜甾苷浸提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苦瓜甾苷提取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苦瓜多糖为指标,对苦瓜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苦瓜甾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乙醇浓度>固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确定了苦瓜甾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5h,固液比1:1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水溶性苦瓜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
果蔬脆片是一种采用真空低温油炸技术脱去果蔬中水分,使得保持了原有果蔬的色、香、味并有松脆的口感、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携带方便,保存期长等特点的一种新型食品,通过2年多对该公司进行生产过程监管,用危险分析与关键环节控制的方法进行分析,将其确定一套HACCP质量管理体系。即管理重点足原料的选择及其初加工;加工过程必须严格抓好员工、生产设备、车间厂房等方面的卫生问题;成品储存
本文对南瓜新品种‘甘栗’、‘华栗’果实生长期间及采摘后不同储藏温度下淀粉、可溶性糖含量、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南瓜品种淀粉的积累过程与最终含量存在较人差异,在南瓜果实生长阶段,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但不同阶段各成分含量增加幅度不同,且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在6℃和25℃两个储藏温度下,淀粉含量都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均升高,但25℃储藏条件的变幅较大。
以筛选的灵芝菌种G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交试验优化了液体发酵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罐控制条件。结果表明,灵芝G2的最适培养基为:玉米淀粉2%、蔗糖1.5%、豆饼粉1.5%、酵母粉0.6%、KH2P04 0.1%,MgSO4·7H2O 0.05%,Vbt10ppm:最适发酵罐控制条件为:26℃,ptt6.5,罐装填系数0.6,罐压0.05Mpa,转速200r/min,接种量10%,通气量1:0.5(V/(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小毛霉的发酵培养基,提高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凝乳活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3种因素与凝乳酶活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出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的氯化钙、乳清粉和葡萄糖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8%、0.64%和1.13%,在该最佳培养条件下,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凝乳活力的理论值为1150.81SU/ml,验证平均值为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