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栅槽刻蚀制备高性能硅基GaN增强型MIS-HEMTs

来源 :第一届全国宽禁带半导体学术及应用技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具有禁带宽度宽、临界击穿电场强度大、饱和电子漂移速度高、介电常数小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使得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s/MIS-HEMTs)具有低的导通电阻、高的工作频率以及较低的栅极漏电,非常适用于下一代电子装备对功率器件更大功率、更高频率、更小体积和更恶劣高温工作的要求.常关型功率器件由于其安全性高和栅极驱动简单,广泛受电路应用的欢迎.对于常规的AlGaN/GaN结构需要把异质结界面的二维电子气(2DEG)耗尽,才能使器件实现常关型(normally-off).目前,常关型器件的制备方法最常用的有栅槽刻蚀,氟离子注入以及P-N结耗尽技术.等离子体感应耦合刻蚀(ICP)以其高效,低成本,高刻蚀选择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制备常关型器件.
其他文献
与传统边发射激光器相比,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具有单纵模工作、低阈值、圆形对称光斑、与光纤耦合效率高以及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在高密度光存储、高分辨率激光打印、固态照明以及显示光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不断的努力,国际上已有若干研究小组报道了电注入GaN基VCSEL的室温激射.前不久,小组也报道了蓝紫光波段GaN基VCSEL的室温激射,并且获得了1.2KA/cm2的较低阈值电流密
本文研究了GaN基蓝光激光器的退化机制.通过对激光器老化前后光电特性测试分析,发现GaN基蓝光激光器老化过程中光输出功率随时间增加下降、阈值增加、斜率效率下降;通过微区光致发光谱(PL)测量,发现老化后激光器有源区发光减弱;利用变温PL技术研究发现导致激光器有源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点缺陷的增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有源区点缺陷相关的非辐射复合增强是目前激光器退化的主要原因.
作为Ⅲ族氮化物材料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极化效应在Ⅲ族氮化物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AlGaN/GaN突变结界面处由于极化效应产生的二维电子气是GaN HFET的工作基础.基于AlGaN/GaN缓变异质结的极化掺杂场效应晶体管器件表现出迥然不同的器件特性.本工作从AlGaN/GaN缓变异质结材料出发,开展极化掺杂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实现了高线性和高效率的AlGaN/G
Despit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blue InGaN/GaN multiple-quantum well (MQW)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many physical mechanisms lie still under the debate within the research community.Among them,under
介绍国际上SiC MOSFETs、SiC IGBT和SiC晶闸管器件的研究和产业化最新进展,将重点介绍本实验室在SiC开关器件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相关器件的技术难点、面临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
随着功率器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传统的Si材料以及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的功率器件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应用中快速、低损耗等的迫切需求.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代表,具有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强度,高的电子迁移率,高电子浓度和高热导率等特性.所以,GaN HFET与Si器件相比,可以在高功率,高频和高温下操作,实现低损耗、高开关特性以及高耐压的应用.基于GaN材料功率器件的上述优点,可以提高应用系统的转化效率并
增强型工作的实现仍然是氮化镓电力电子器件制备的难点,常规栅刻蚀工艺在沟道区域引入的损伤使得载流子的迁移率急剧降低,严重影响器件的导通电阻1,2.通过材料结构设计和器件工艺的配合,在硅基GaN异质结结构上实现了一种自停止、无损伤栅极刻蚀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增强型器件的导通特性,实现了可与耗尽型器件相比拟的导通电阻.制备的基于氧化铝栅介质的混合GaN MOSHEMT,最大输出电流达到630mA/mm,增
GaN高电子迁移率器件(GaN HEMTs)在微波射频和电力电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追求更高的击穿特性,AlGaN沟道HEMTs器件正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克服难以在衬底上直接外延出高质量AlGaN沟道材料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GaN/AlGaN复合缓冲层的方法,使得器件的饱和电流从218提高到540mA/mm,开态电阻从31.2降低到8.1Ω·mm.此外,为了进一步抑制栅漏电并提高击穿
以GaN为代表的Ⅲ族氮化物半导体以其优异的物理性能成为下一代理想的电力电子材料,但是在GaN电力电子器件全面实现商品化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制备高度可靠稳定的GaN常关型MOSFET功率器件,就是目前学术界与产业界公认的一个科技难点.针对这一问题,中山大学课题组早在2008年提出了采用选择区域外延(SAG)的方法制备槽栅结构GaN常关型FET器件的技术方案,并于2010年首次实现了常关型
SiC半导体具有禁带宽度大、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高等优异特性,使其在高温、高频、大功率器件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在实际制备中,SiO2/SiC界面存在高密度界面态(Dit),严重影响器件的电学性能.SiO2/SiC界面处的Si、C悬挂键,C团簇以及Si-C-O过渡层被认为是引起高界面态密度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缺陷不仅来源于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缺陷,SiC表面存在的缺陷(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