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分层流的压降计算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多相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fe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HVIW150基础油、软化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在大型多相流实验环道上对水平管内的油气水三相流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中,利用双能γ密度仪测量了截面含气率,并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调节式等动量采样装置对截面不同高度处的油水混合物进行了采样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对于螺旋板换热器的热计算,人们通常将其作为普通的两股流换热器处理,不考虑螺旋板圈数的影响.当圈数较少时,为计及圈数的影响,需要用数值方法求解描述螺旋板换热器温度分布的能量方程组.本文将螺旋板换热器能量方程组表述为一组常微分方程组和相应的通用边界条件,提出了用于计算顺流或逆流螺旋板换热器稳态温度分布及出口流体温度的通用方法。
本文通过三维层流数值模拟,与平片计算结果对比,设计了适用于低流速和Re数(迎面风速1~3m/s,对应Re数901~2702)下的空调蒸发器用管翅式换热器的开缝翅片形式。
本研究在实验室规模上采用高温分解方法,针对电子工艺中使用较多的全氟烃气体中最难分解的CF1气体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反应温度,H20浓度、CF4浓度等重要参数,探索了CF4的分解规律。
本文分别应用分析求解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光滑圆管与缩放管内的湍流对流传热的热阻分布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光滑圆管的热阻主要位于滞流底层,而缩放管热阻最大区域为湍流主区,两者在湍流主区与传热滞流底层以外的过渡区的热阻大小一致.在流动滞流底层,缩放管的热阻降低归功于该层厚度的降低,在流动滞流底层以外的传热滞流底层,则是边界层厚度的降低、速度矢量与温度梯度的协同两者的综合作用。
本文在综合考虑传热性能和摩擦阻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单螺旋槽套管式冷凝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和研究.分析研究了单螺旋槽管的直径、节距和槽深等结构参数对凝结传热与阻力性能的影响,得到在给定工况范围内的最佳结构参数。
本文选取了一组接近超燃发动机内部实际工况的边界条件,对二维平行缝槽形式的超音速气膜冷却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典型的流场结构,比较了吹风比、缝槽高度和隔板厚度等因素对壁面冷却效率的影响,并考虑了不同强度的斜激波入射气膜冷却边界层对壁面冷却效果和压力分布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不受激波影响的超音速气膜冷却的壁面冷却效率可以整理成统一的关联式。
本文分析热泵在低温环境工作存在的问题.热泵系统四通换向阀后的排气管上加旁通毛细管和气液分离器中加过冷管,分析确定过冷管最小换热面积,旁通毛细管最佳长度范围在1000×ψ1.3与2500×ψ1.3之间.实验测得旁通毛细管2000×ψ1.3时,制热量比原系统提高约300W,能效比基本不变的特性。
本文构造了数值求解二维和三维热传导方程的高精度紧致交替方向隐式(ADI)方法,空间为四阶精度,时间为二阶精度,并且是无条件稳定的.该方法在沿每个空间方向上只涉及三个网格基架点,因此只须求解三对角方程组,可以采用TDMA算法,从而可以大大节省计算时间.数值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高阶精度,并与二阶的P-R格式、Douglas格式及C-N格式进行了比较。
本文采用CFD技术对小空间内电子模块的散热状况进行了研究,模拟了以空气为冷却流体多种电子模块间距条件下小空间的温度场及速度场.以电子模块冷却后的温度水平、平均换热系数、流动阻力为主要因素,并结合场协同理论提出一种评价电子模块冷却效果的评判公式,进而以它为指标得出电子模块散热效果的最优间距。
本文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不锈钢微管内水的流动沸腾进行了外壁面温度的测量.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热电偶测量方式,在微尺度实验中采用红外温度测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另外,利用红外温度测量的显示特点,对不锈钢微管内流动沸腾的流型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