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就能提升企业的价值吗?--基于创新投入产出的视角

来源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jie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02年至2012年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企业为样本,对创新活动采用存量的研究方法,厘清了企业创新投入、产出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联系.研究中的新发现包括:(1)与以前文献相似,企业创新投入会影响企业创新产出,但是这种影响仅具有1至2年的滞后期,这表明我国的创新活动持续时间很短,大多为短频快的项目,没有长期的研发过程;(2)与以前文献结论不同,本文发现由于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与累积性,企业的创新投入不会直接影响企业价值,但企业创新产出对企业价值有直接贡献,实际上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必须通过其产出面直接来影响企业价值的.(3)本文除采用泊松回归方法,还采用了负二项回归等多种回归方法,检验结果依然稳健.为此本文作出以下建议:应该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和鼓励,可以考虑加强对创新的税收、贸易及市场准入政策的优惠,同时应该相对减少短频快的研发项目而偏重于长期项目;应该加入更多的创新绩效指标和长期指标,统一企业高管与企业所有者目标,降低代理成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创新投入,更需要关注企业创新活动的效率和产量,更多地关注企业创新的产出回。
其他文献
环境影响评价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第一道防线.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加强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环评作为预防污染,打造中保护中发展,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坚持改革创新提高环评有效性,必须以战略规划环评助力"经济升级版",严格环评准入激发产业内生动力,严格执法发挥环评"正能量",以有效的公众参与排除"负能量"生态环境是公共资源,建设项目为公众服务,本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是否可以破解"资源诅咒"的思考,构建了一个附加技术创新的两地区三要素模型,通过理论推理证明了技术创新有利于缩小资源型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发展差距,而只有当技术创新率大于资源衰减率时资源型城市才可能最终破解"资源诅咒".接着本文利用中国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地级城市层面不存在显著的"资源诅咒"现象,但是经济增长依然具有明显的
经济增长效率长期取决于技术进步与创新水平,短期取决于存量生产要素的结构性调整和现有技术的应用范围;企业效率异质性源于效率垄断和非效率垄断特征对企业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效率垄断特征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企业特征,非效率垄断特征通过扭曲市场阻碍生产要素的结构调整和抑制现有技术的普及性应用;长期来看,"非效率垄断特征收益"诱导企业技术进步偏离生产要素的市场供给结构,通过消除企业非效率垄断特征来纠正市场扭曲是提
目前,中国地区间工资收入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已然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紧要问题.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认为产业关联不仅包括由市场接入(Market Access)和供给接入(Supplier Access)构成的"垂直关联",还包括"水平关联",通过模型的构建尝试从理论上解释异质性的产业关联对于地区间工资收入的共同影响,分析地区间工资收入差异形成的微观机制,以及从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的视角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建立了"要素—空间—制度"的三维分析框架,探讨了知识溢出和贸易自由度对文化产业集聚的作用.中部六省位于中国地理中心,人口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产业在中部具有良好的发展土壤.利用中部地区81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考察了中部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的水平和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文化产业在省域层面上分布相对均衡,空间基尼系数都小于0.1:城市层面的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差异
本文总结了2013年中国空间经济学年会中各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发展的观点,指出“四化同步发展”之中,城镇化地位特殊、作用突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既需要从理论上把握城镇化的内在机理和基本机制,
2014年新颁布的企业新会计准则中,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根据实务操作经验,长期股权投资发生超额亏损时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难以准确掌握.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了一种较为合理且容易理解掌握的核算处理方法,即一对一的模式(只冲减损益调整科目)和一对三的模式(分别冲减“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两种方式。以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内在关系为出发点来看,“一对三”模式是并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日益扮演“积极投资者”角色的背景,运用代理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管理层权力寻租动机对公司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机理.以沪深两市2006-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寻租动机对现金分红有显著消极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制约并削弱管理层权力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消极作用,且持股比例越大,制衡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机构持股制
会计信息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对企业的融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使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1-2013年的数据,测量了各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并检验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债务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较高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债务融资.进一步发现,产权性质的不同会影响到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债务融资的作用程度,具体来看,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可比性
慈善捐赠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被许多效益好的企业所追捧.然而,在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亏损上市公司同样进行了慈善捐赠,是什么因素驱动着本来业绩不佳的亏损上市公司也进行慈善捐赠呢?这种捐赠会对亏损上市公司的扭亏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基于2009-2012年度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对慈善捐赠、政府补助与扭亏绩效三者的关系展开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捐赠行为中存在着企业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