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与时代--以“巴洛克”为例分析西方艺术史的补写、改写和重写

来源 :2016-2017年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巴洛克,当前几乎所有艺术通史书籍都会有类似的叙述:“巴洛克”一词最初带有轻蔑嘲讽的意味,直到后来,巴洛克艺术才逐渐被给予了较为公正的评价.正如法国艺术史家达弥施所说:“一部艺术史之所以能够不断翻新,正是因为人们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解读.”换句话说,某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决定了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定义又决定了艺术史材料的属性,材料的属性又决定了艺术史的研究方法,进而导致艺术史叙述方式的变化.如今,“巴洛克”一词已经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风格名词,即“巴洛克风格”;二是作为时间名词,即“巴洛克时代/时期”.本文以西方艺术通史中关于“巴洛克”的叙述为例,围绕艺术史的材料、价值观与叙述方式等因素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分析其叙述方式背后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观念,并试图探讨风格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已日益被职业教育界所认识,新时期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存在的
20世纪始,中国美术史研究开启了西学热潮,大量西方美术史观念被运用于传统美术史的研究中.许多西方学者将自己熟悉、惯用的西方研究法带入中国绘画的研究中.高居翰先生在提出
  Since the late 19th century,the introduction of Kodak camera in China triggered the enthusiasm for outdoor shooting and snapshot,inviting more amateur photo
本文从形式本体、美术史、社会政治文化方面,通过对美国极少主义代表艺术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的钢板作品进行多维度阐释,以期通过个案研究,对极少主义艺术的材料、
《大傩图》是宋人所绘的一幅名画.至清代,乾隆命宫廷画家丁观鹏照原作临摹了一幅《大傩图》.两幅作品有些不同,本文只讨论宋代时期所绘的《大傩图》.这幅《大傩图》,描绘了十
晚明文人在生活中赋予了古铜器新的使用方式,这在《遵生八笺》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本文用文献与图像求证的方法,从“取用形式”与“空间摆放”两部分,对晚明的古铜器“取用”
18世纪的历史循环论主宰了绝大多数历史学家的态度.他们倾向于从生物学的角度对文化进行再剖析——在他们看来,文明就如同人的身体一样会从健康年轻的状态发展到成熟期,再逐
明清时期是中国外销瓷史上发展的高峰期.自明代后期以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先后对中国瓷器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持续进口,贸易贯穿了康乾朝,直
本文将画像石墓视为美术作品,致力于探讨社会主体与礼仪图像之间的互动,强调观看者的视觉行为.东汉画像石墓的墓室空间与画像布列是经过综合考量之后的设计结果.因此,生者群
分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仿李公麟洗兵图》(简称“《洗兵图》”)残卷,是吴伟在1496年敬献南京锦衣卫黄琳的巨构.卷中独特的道教神将和白描笔法,在学界长期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