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逐渐深化,愈来愈多的上市企业希望通过并购交易扩张自身规模,提升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近年来并购交易发展迅速。由于并购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或有对价安排应运而生,业绩补偿条款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近年来,业绩补偿条款逐渐在法律上得到认可,但是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还未对业绩补偿的会计处理做出明确规定,业绩补偿属于或有对价还是或有资产,亦或是作为一种权益性交易,目前的准则和相关实务指引还未做出明确规定,业绩补偿的会计处理问题突出。本文通过研究文献和国内外财务会计准则,对业绩补偿的案例依据不同的补偿方式和业绩承诺方进行分类后,针对每一类会计处理提出个人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最典型的一类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本文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实务中普遍出现的若干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应当依据业绩补偿的经济实质对其进行会计认定,在对或有对价认定下的业绩补偿进行初始确认及后续计量时,要综合考虑交易对象、业绩补偿的方式、承诺期限、经营不确定性等多方面因素确认其公允价值,但实务中对公允价值的计量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二,依据或有对价准则对业绩补偿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现金补偿依据“损益交易观”处理,股份补偿依据“权益交易观”处理,特殊交易事项需要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重新判断其交易性质;第三,或有对价认定下,对企业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不同的业绩补偿方式对财务报表和中小投资者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后,本文对企业财务人员和管理层、准则制定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分别提出建议,以求更好地发挥业绩补偿在并购交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