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CVD沉积氮化硅薄膜在生长及退火过程中的特性变化及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氮化硅薄膜的特性.发现在220℃~380℃范围内膜的生长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沉积温度越高,则薄膜的折射率越高,少数载流子寿命也明显升高;Si/N比对氢含量、少子寿命、折射率都有所影响.同时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氮化硅薄膜的退火特性,发现退火后薄膜的厚度下降,折射率升高,少子寿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本文还研究了氮化硅薄膜对多晶硅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电池效率.
其他文献
在有机配位溶剂中制备了具有明显的激子吸收峰和较强的带边荧光峰的尺寸单分散纳米CdSe超微粒.通过尺寸选择荧光光谱研究了与激发光波长相关的单分散纳米CdSe超微粒荧光峰形,发现纳米CdSe超微粒荧光峰由三种不同粒径的晶粒产生的荧光峰组成.尺寸选择激发光谱表现了较强量子尺寸效应引起的最低光学跃迁之间能量差的增大.
本文提出了一种空时编码系统中的分区化多用户接收机,本文中的分区化技术将决策反馈技术引入ESPRIT方法以进行期望信号的波达方向的估计并据此得到波束形成器对天线阵列的接收信号作预处理,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空时多用户检测.本文的分区化算法的最大特点是其具有完整性和自适应性,从而更有效地达到了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和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和正确性.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Pt/SO/TiO催化剂,研究了铂修饰对SO/TiO催化剂样品的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和光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典型的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CH的气相光催化氧化反应,考察了50℃条件下,H-O气氛对 Pt/SO/TiO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铂修饰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影响不大,铂修饰显著增强了催化剂的活性和深度氧化能力,并且具有较好的活性稳定性.上
从有效提高脱附温度及强化吸附发生器内传热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热管、平板双重集热的新型太阳能集热/吸附发生器,该集热/吸附发生器可同时从内外表面加热或冷却吸附工质对;并对该集热/吸附发生器进行了热力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太阳辐射大于14MJ(m·d)的条件下,采用该集热/吸附发生器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即可有效地运行,系统制冷系数COP可高于0.15.
根据国际GB/T18708《家用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试验方法》对直插紧凑式全玻璃真空管热水器进行全年热性能测试,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太阳热水系统热能方程系数,得出热能方程和输入-输出图,并进行误差讨论.
制备了Ti掺杂量从重量百分比w=0.15﹪到2.00﹪的Ti-MCM-41.并以XRD,EXAFS,发光光谱,FTIR-NH吸附,固体UV-Vis漫反射等表征手段对Ti的配位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钛含量的Ti-MCM-41中,大部分是以四配位存在的.光分解NO的实验表明,Ti-MCM-41系列在重量百分比w=0.6﹪时光催化活性最强,说明了孤立四配位Ti(Ⅳ)在反应中具有高光催化活性.
文章中介绍了自主研制的10kW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主要特点.其中自主研制的高性能10kW三相并网逆变器具有并网性能高、各种保护措施齐全、可靠性高、MPPT与并网逆变同时实现、有更好的通用性等特点.三相并网逆变器额定输出功率时,效率大于90﹪,最大效率为92.9﹪;输出功率大于40﹪额定功率时,功率因数大于0.99;输出功率大于65﹪额定功率时,电流谐波含量THD小于5﹪,额定功率时,THD=4.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ZnO:Al透明导电膜时,降低溅射电压可以减少溅射等离子体中被靶背反射回的中性离子和负氧离子对基片的轰击,提高薄膜的质量,降低薄膜电阻.本文研究了用中频脉冲直流溅射法和Zn:Al合金靶反应溅射制备ZnO:Al透明导电膜时,脉冲参数,如脉冲频率、反向脉冲幅度、反向脉冲时间、功率、氧氩比、溅射气压等工艺条件对溅射靶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向脉冲时间是降低溅射电压的最有效方法.当反向
本研究以Zymomonas mobilis作为酒精生产菌,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7.5﹪,10﹪(w/v)的培养基中,分别在25℃,30℃,35℃的温度下进行乙醇发酵.实验结果表明,25℃时可达到最大的乙醇产率0.49g乙醇/g葡萄糖.氧对Zymomonas mobilis酒精发酵有抑制作用.以海藻酸钙小球为载体固定化Zymomonas mobilis在10﹪葡萄糖培养基中多批次半连续发酵,可在
水传递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管理的基础.在本文中,采用自制的活性面积为390cm的分体式集成电堆对Nafion112膜净水传递规律进行详细的研究,得到了净水传递系数与电流密度、温度、压力、干气操作以及氢气流量的关系,为系统PEMFC的自增湿操作设计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