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ing Advanced Psychometrics for Student Improvement and Evidence-based Quality Assurance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iau2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students progress towards education outcom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orldwide.Providing data and evidence on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outcomes is critical for accountability and improvement purposes.How to assess learning outcom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how to measure the value tha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adding to their students thus becomes a hot and challenging topic.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一方面在原有的研究成果,即范晓玲教授等编制的《4-6年级多重成就测验》和《3-4年级多重成就测验》的基础上,在专家及中小学一线中、高级教师的指导下采用IRT累积模型进行整合与修订,形成一套可团体施测的3-6年级成套多重成就测验.3-6年级多重成就测验常模样本分别由3-4年级和5-6年级多重成就测验组成,每套测验含语文和数学两科,且有A、B两个平行题本.3-6年级多重成就测验由9个分测验组成,
一、目的沙盘作为一个投射工具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鉴定、分析、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申荷永提出的初始沙盘建构方法探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初始沙盘特征,并据此构建该人群的初始沙盘图库,进一步结合眼动技术,提取被试的电生理指标来评估初始沙盘图库的有效性,从生态效度角度证明沙盘作为一个投射工具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这一特殊人群的鉴别和筛查作用。
幼儿教师胜任力指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或者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个体潜在特征,主要包括能力、自我认知、动机以及相关的人格特点等个人特征。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关注幼儿教师胜任力的测评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这对幼儿教师胜任力测评提出了直接的实践需求。
本研究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利用《XX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通用能力考试》管理岗2014年第一次考试的6611名考生的成绩,使用Conquest软件对实用写作这一新题型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实用写作题型为XX市事业单位考试的新题型,用于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包括1个主观题,满分为20分.在本研究中,首先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按照考试题型进行分析,确定该考试仅包含一个维度,满足测验的单维性假设;
组织中个体绩效表现受到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个体特质差异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它与个体绩效表现之间的关系,一直倍受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智力和性向测试在各级各类学校和雇员录用中大行其道,无处不在。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学业成绩不理想,那就意味着前途渺茫(McClelland,1973)。”显而易见,用个体智力和性向测试结果来预测个体毕生成就,对个体的社会地位、进入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情景判断测验能够比较好地测量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动机等胜任特征,是胜任力测评的有效工具。然而,在国内运用情景判断测验对研究生胜任力进行测评的相关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将借助前人的理论框架,编制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胜任力情景判断测验。首先,通过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并参照以往的研究结果,确定了心理学研究生胜任力的七大维度,即:独立性与主动性、毅力、尽责性、批判性、参与性、研究与实验能力、
应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以2001年至2016年近15年间的16748篇文献为原始数据,在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挖掘心理测量学领域的高学术影响力期刊、作者与文献,探究心理测量学研究在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与前沿趋势。绘制心理测量学研究的知识结构框架图与发展进程谱,重点分析近十五年来,心理测量学在人事测评方面内容,其中人事测评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测验、个性测验、工作样本测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创新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主要标准,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个人富有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人才也是每个国家渴求而又不可多得的资源,但是由于现实所致如何选拔与任用恰当的人才到适合的岗位就显得尤为复杂但又异常重要,而素质模型就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1)对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模型的理论研究结果差别不大,即认为其具备的素质特征
以往研究者提出,高能力被试在相对容易的试题上失分,并且当得分概率大于0.95却失分时的被试得分现象命名为睡眠现象.早期的研究者在三参数Logistic模型的基础上增加γ参数,使用四参数Logistic模型来分析同时存在猜测现象和睡眠现象的测验数据.四参数Logistic模型中,1与γ参数之差表示为睡眠现象的概率.Mislevy和Bock (1982)论述了睡眠现象的测验模拟模型,即被试发生睡眠现象
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是对潜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的一种重要的因子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心理测量领域。但CFA对模型的严格限定,例如所有交叉载荷为0,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总是无法达到良好的模型拟合,需要进行大量的模型修正, 以及因子结构的扭曲,对因子间相关的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