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百合试管鳞茎诱导、开花球培育及促成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 :2009中国球根花卉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亚洲百合顶芽形成的丛芽体为材料,进行试管小鳞茎诱导及小鳞茎培育开花球研究。结果表明:激素、蔗糖、光照强度及低温处理等因素影响小鳞茎诱导,丛芽在MS+IBA 0.5 mg/L+4%蔗糖培养基上,光照强度1.5 klx培养30d后,小鳞茎诱导率100%,平均每株诱导小鳞茎1.5个,小鳞茎直径0.96 cm;小鳞茎经5℃低温处理2周后再生形成的鳞茎,移栽后继续生长2个月后才开始休眠。直径0.8 cm以上的试管鳞茎,经5~8℃低温处理4周后,在福建省南平海拔800m处栽培8个月,收获的种球中45.8%达到商品球标准,开花性状稳定。以上述培育的商品球为材料,探讨了赤霉素结合低温处理和设施栽培对亚洲百合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5℃,56 d)冷藏处理结合设旌栽培,花期提早82 d,开花率96.5%;赤霉素200mg/L处理加低温冷藏,花期提早92d,开花率97.3%;低温冷藏后用赤霉素200~300mg,L处理,可显著提高花茎长度,但对花期没有影响。设施栽培比对露地栽培花期提早31d,开花率98.5%。
其他文献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又称蓝耳病,于1987年首次在美国报道。1988和1990年分别在亚洲和欧洲发现该病。1996年我国首次报道,目前在全球多数养猪国家和地区都有PRRS病毒的感染。本文就目前我国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的防治现状进行简述。
法氏囊活性肽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物质,为了研究其对规模化养猪场猪的免疫促进作用,探索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与剂量。本试验选用100头25日龄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5组。采用不同剂鼍的天然与人工合成的法氏囊活性肽与猪瘟疫苗分点同时接种仔猪,研究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与不同剂量法氏囊活性肽处理后对商品猪免疫机能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法氏囊活性肽按15mg/mL剂量与猪瘟疫苗分别单独使用,能够提高猪瘟抗体水
根据GenBank公布的引起猪增生性肠炎的胞内劳森氏菌的16S 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建立的PCR方法从江苏地区疑似患有猪增生性肠炎病猪的8份血便样品中,鉴定出3份样品中存在胞内劳森氏菌。随机选取1份胞内劳森氏菌,命名为江苏株(JSAV-1株)。将其16S rRNA基因克隆到pMD-18 T载体上并进行测序鉴定。应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对分离株的16S rRNA基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分离毒株测序以及遗传演化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4个猪场剖检的4头猪进行分析。结果: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高热性传染病;病理学观察为非化脓性脑炎和间质性肺炎等多器官严重的病理变化;RT-PCR和病毒分离确定该疫情的主要病原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典型PRRSV感染不同的是:成年猪感染率达50%以上,病死率达80%以
在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流程中,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整个生产流程的基础,1头母猪后备阶段饲养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其一生的生产性能。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把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根据不同时间阶段的管理需要以及疾病防控特点合理的划分为3个不同阶段进行饲养,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应用后对规模化猪场的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和母猪的生产性能及整个母猪群的健康状况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本文现对这种饲养模式进行简单总结,以供同仁
本试验采用超滤浓缩后乙醇沉淀制备南瓜果胶。在超滤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较优超滤操作条件为:选择截留分子量为50 KD的超滤膜,超滤压力为0.08 Mpa,超滤温度为25℃,溶液pH为7.0;在最佳超滤操作条件下,正交试验确定乙醇沉淀条件为:浓缩倍数为4,乙醇浓度为80%,洗涤次数为1次,获得的南瓜果胶纯度为80.08%,得率为8.50%,凝胶度为120.25、酯化度为31.82、干燥失重为4
本研究利用通用引物ITSl和ITS4对南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y)的19个菌株的ITS rDNA进行扩增,然后利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HaeⅢ、EcoRⅠ、HindⅢ酶切PCR扩增产物,分析各菌株间的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运用ITS通用引物在所有供试南瓜疫病菌菌株上均可扩增到一条长为575bp的特异DNA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聚类分析,把黑龙江省南瓜疫病
对86份南瓜品种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各品种的肌醇含量进行了检测,从中筛选出18份富肌醇兼具不同优异农艺性状的品种资源。其中,甜布丁的肌醇含量高达16.44mg/g,比普通品种高约5倍。小茄克、蜜糖罐和双桃等的肌醇含量分别高达14.52mg/g、12.4mg/g和11.9mg/g,比普通品种高出3倍以上,是开展富肌醇南瓜新品种选育的优良亲本种质材料。
为选育优质小果型青皮西洋南瓜良种,以引进西洋南瓜品种的分离后代中选育的自交系A156为母本、A257为父本进行杂交,于2008年育成早熟、优质、丰产的小果型西洋南瓜新组合。经品比试验、多点中间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全生育期89d,春季栽培果实发育期约35d。平均单瓜重0.7kg,产量2100kg/667m2左右,果实扁圆形,青皮,果肉黄色,平均肉厚2.0cm,质粉味甜,种子白色小粒,
利用L43正交设计对影响南瓜SRAP反应体系的MgCl2浓度、dNTPs浓度、Taq酶含量、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5个因素进行了筛选,快速得到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南瓜SRAP扩增体系。另外对复性温度、PCR循环次数等影响南瓜SRAP扩增结果的重要因素进行了优化。最终优化的南瓜SRAP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液中:10×buffer2.5μL,0.2mmol/L dNTPs,引物0.2μ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