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释--药师信仰与近代佛教的返本开新

来源 :湖北省民宗委,黄石市政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师经》传入中国先后有五次翻译,东晋帛尸梨蜜多罗三藏译《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是《佛说灌顶大神咒经》(十二卷本)的最后一卷.刘宋慧简法师译《药师琉璃光经》,今已失传.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伪经,乃慧简编著,参见伍小劼《<大灌顶经研究>——以<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该博士论文以《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中心,以《大灌顶经》各卷为顺序,在文献学基础上对《大灌顶经》进行了专门研究.
其他文献
亲密对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社会适应非常重要,它是身心功能健康的重要预测指标(Thelen,2000).影响亲密关系中发展亲密的一个重要障碍可能是对亲密本身的恐惧(Hatfield,1984).Deeutne&Thelen(1991)首次提出了"亲密恐惧",并定义了这一概念"由于焦虑,个体与重要他人交流自身有重大意义的想法和情感时受到的抑制性".此篇文献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关于亲密恐惧的研究结果,详细
家庭教育在国内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的词汇,新一代的父母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于是各种早教机构、早教书籍、育儿宝典纷纷出现,再加上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的宣传,家庭教育持续升温。但在这背后却有一个"群体"的教育显得分外冷清,这个"群体"就是忙着育儿的家长群体。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长的理念、素质、方法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但目前家长教育实施的现状不容乐观,人们很容易把家长教育
高三阶段由于学生面临高考志愿的填报这一重要的生涯选择。因此学生在高三阶段的生涯发展需求很多也十分迫切。但是高三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因此课程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基于学生的需求设计相适应的课程是本研究想要探讨的内容。我们面向全年级的学生进行课程宣讲,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将学生的提出的希望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对学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课程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核 心概念。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下的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我国也有很多学者研究这一概念。学者们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人际关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完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动力。从小培养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对其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儿童而言,积极
积极心理学将友善作为一种优势品质提出.友善在我国具有本土文化的色彩,是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目的:提出"友善自我概念"这一新的概念,探讨小学儿童友善自我概念、友善自传体记忆的发展及其关系,以及友善自传体记忆的回忆对友善自我概念的干预影响.方法:采用量化与质性的混合研究方法,开发并采用自我概念与自传体记忆的"启动一提取"范式.过程:对288名小学儿童进行友善自我概念测量
药师法门给予的健康启示是无限的,需要时时去发掘、体会、践行.同时,时代的发展将健康的问题非常急迫地压在人类的头上,以致于不得不感叹,2000多年前,悉达多太子追问的“生老病死”的问题,至今还广泛存在于五大洲的各个国家或部落中,深深困扰着人们.时代的发展也催生出新型问题引发出新型健康问题,干扰人类的健康发展.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有关物质的问题.由物质产生的思潮在现代社会时时涌现,如物质主义、消费主
近年来各地新涌现的药师佛道场,将药师信仰文化的慈悲济世精神与现代社会公益慈善理念相结合,充分发挥佛教的社会功能,因地制宜,以一种为社会大众真诚服务的态度走人信众,以正信的佛教教义开导信众,坚持走“人间佛教”的道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药师法门的人间佛教社会功能,在观念上突出一个“生”字,在参与地方“民生”工作方面做足“功课”,使药师信仰在社会各阶层方兴未艾,并成为“人间佛教”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助推力之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在这个交汇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变得越来越淡薄,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某些人变得没有信仰或者说利益至上.除了受到法律的约束,很多人在道德上变得没有底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获得利益而不择手段,这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不稳定因素.在精神心灵上,当前人们虽然从物质文明的发展中得到了幸福欢乐,但是在精神上却不知不觉为烦恼苦闷
众所周知,对于药师如来法门的信仰和对东方药师琉璃光佛的崇奉,乃是大乘佛教信仰和弘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国汉语系佛教中,尽管对于阿弥陀佛的崇奉及西方极乐净土的信仰相当普遍,以至于有所谓“家家弥陀,户户观音”之民谚佐证,然而对于药师如来东方琉璃净土的信仰,对于药师七佛的崇奉以及对于药师如来十二大愿的推崇,在汉语系佛教信仰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对于药师如来法门具体的修学内容以及其修学的具体
佛教自公元前后传入中国,逐渐在中国发生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净土思想.净土是印度佛教中固有的思想,它随着经典的传译进入中国.印度佛教中的净土种类很多,既包括弥勒兜率天净土、西方弥陀净土和东方阿閦佛净土以及东方药师佛净土等.这些净土由于各自的特点不同,在中国的影响和地位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