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形态下构建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播问题研究--以胡耀邦同志纪念馆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发展为例

来源 :湖南省博物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m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和探讨了胡耀邦同志纪念馆积极探索搭建红色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享平台,以新媒体为载体,传播红色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以及红色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安全性问题.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时代赋予博物馆的历史使命.本文重点从长沙博物馆与金鹰955电台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果文物会说话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的策划实施、活动效果及社会影响三方面,探讨通过“馆、校、媒”三方跨界合作,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的创新经验.
本文以翦伯赞故居为例,指出了桃源名人故居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桃源名人故居价值最大化解决方法,分别为树立精品意识,故居建设要遵循“故”“居”原则、丰富藏品,提升展览品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管理水平。
娄底市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通过保藏并展出有关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文物资料或标本,成为现代文化重要的塑造力量之一.激活馆藏文物和特色馆藏建设,二者须兼而有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形态文化表现形式,长期被博物馆所忽视,但是现实中却很难割裂他们与博物馆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没有物质形态,但可以转化为物质载体,这就使它们根据博物馆的需要而成为藏品的可能—科学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将这些可能化为现实。
馆藏文是博物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必须加强对馆藏文物的保护与传播.要通过摸清博物馆馆藏文物家底,创新陈展手段,研发文创产品,引进各类展览,吸纳文博人才,不断发挥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中的作用.
当前,中国传统建筑消失速度加快,外来建筑文化持续入侵.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应该承担起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的使命.要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史和特征,找到影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要因素,加强对决策人、传承人、建筑设计师的传统文化培训,使中国传统建筑走上复兴之路.
本文论述在“奇迹——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历史陈列”的策展中的美学追求.讲述如何导入文学、美术、影视、舞美、音乐等综合艺术,运用声、光、电等营造文化氛围,达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效果.
新媒体为“让文物活起来”提供了技术基础,但随之而来的信息碎片化、紊乱化,很容易遮蔽文化的主体性特征,其娱乐性与猎奇性又弱化了受众对文化深层次的思考.本文试图从多样化海量信息的遴选与存储、多渠道链接方式、新媒体技术实用展望等方面探讨新媒体在岳麓书院文化传播中的有效利用情况及构想.
打动人心的故事往往是有思想的故事,打动人心的展览同样必须是有灵魂的展览.以赤诚心熬炼展览“筋骨肉”、锻造展览“精气神”、激活藏品“文智美”,才能让藏品既能激发观众兴趣,又能诠释蕴藏的深意,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
出色的博物馆展览有种吸引人的力量.本文将从展览的角度来解读灵魂,同时通过灵魂在“物”、灵魂在“人”、灵魂在“神”三方面阐述笔者对于做有灵魂博物馆的浅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