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在下肢多发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v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在下肢多发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救治46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男31例,女15例;年龄21~62岁,平均39.2岁,高处坠落伤30例,车祸伤16例.其中3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其中合并脾脏破裂者20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肺挫伤及胸腔积液者16例,13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失血或创伤性休克,创伤严重度评分平均为34分.
其他文献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病变首先侵及关节滑膜,以后破坏关节,引起关节畸形。约有17%起病于足,前足较后足多见,晚期引起严重畸形和疼痛,不能行走。前足表现主要为拇指向外偏斜及跖趾关节半脱位,跖趾关节偏向跖侧。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损伤后期肌腱转位重建术的疗效。方法 对14 例腓总神经损伤后期患者行胫后肌肌腱转位重建足背伸功能手术,对获得随访的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过1~3年,平均2年零2 个月的随访,本组病例未出现伤口感染及肌腱断裂,足背伸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自体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重建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自体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重建外侧韧带手术治疗的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病例.年龄23~42岁,平均37.5岁.全部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变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 2015年3月15例胸腰椎转移瘤临床资料。其中乳腺癌转移4例,结肠癌2例,肺癌2例,肝癌1例,前列腺癌1例,腮腺腺样囊性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子宫内膜癌1例,骶尾部恶性粘液腺癌1例。
目的:探讨BMSCs和CCs共培养细胞与胶原膜支架体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1、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五指山小型猪BMSCs,双酶消化法分离CCs,体外扩增,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检测BMSCs的表型及三系诱导分化,病理组织学染色鉴定软骨细胞。
肩关节镜术后无肩袖修补者用腕颈带悬吊,肘与胸之间放置一软枕,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位。有肩袖修补者给予肩关节外展支架固定于外展60°。有肩袖损伤的患者则需要保持肩关节外展90度。术后患者必须立即使用支具维持肩关节外展,以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
Objective Human fetal MSCs (hfMSCs) are well-documented for their superior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ctivities over the adult MSCs.
目的:探讨髓核摘除术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将我院收治的54例行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即减重步行训练组和传统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32例,年龄21~69岁(平均49.8岁),其中男21例,女11例,L4/5椎间盘突出13例,L5/S1椎间盘突出19例.
目的: 讨论方形区螺钉在手术治疗髋臼四方体骨折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科应用方形区螺钉治疗24例髋臼四方体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24例病例全部按Judet-Letournel分类方法:其中双柱骨折13例,前柱或前壁合并后半横形骨折6例,T形骨折3例,横形骨折2例,24例患者全部应用髂腹股沟入路,其中10例联合使用K-L后入路,Matta[3]影像学评估标准和
目的 通过筛查分析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60-80岁常规筛查中发现116例髋部骨折患者D-二聚体浓度测定异常,女66例,男50例,结合临床表现与既往史相关性疾病,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静脉进行定位或复查,判断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75例,轻度:32例,重度:9例,拟定治疗方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