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以百年来台湾文学作家为中心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115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往往涵容、负载着民族的重要文化信息.在台湾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中,可以发现语言与广大民众的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大陆同胞较少面临国族认同的纠结,从不怀疑自己是中国人、炎黄子孙.而台湾同胞则有所不同,特别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他们先后经历了异族殖民统治以及冷战和内战的交叠而与祖国大陆较长时间隔绝,因此其国族认同在历史的巨大变动中经受波折和考验,显得格外地复杂.
其他文献
在中港台之外,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马华文学)的发展最为蓬勃.马华文学因为旅台作家的出色表现而引人注目,但迈入全球化时代,不少非旅台作家的表现也渐露锋芒,诗人周若涛是其一.周若涛的诗歌富有戏剧色彩,有的甚至是典型的戏剧诗,当现实变成虚拟的世界舞台,天天有“好戏”上演,周若涛的诗歌,就成了一个感性与知性并蓄,可以承载历史、解读现实、塑造形象的虚拟空间(舞台).周若涛的诗歌,触及马来西亚的政治怪相、贪污
华人小说家李翊云是著名的新生代美国移民作家,目前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两部长篇小说和一部自传式回忆录,获得多项重要英语文学奖项和提名,在当代英语写作世界中,尤其是在英语短篇小说创作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李翊云的作品着眼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她的小说尤其擅长刻画小人物,用敏锐的视角发现和捕捉那些看似他们看似无趣的生活,用冷静克制的笔触反映他
今天全世界对于莎剧的演绎,都是不同程度的改编、改写,包括重组、挪用、再诠释,意在与当代语境或异质文化产生碰撞、对话和辩证.香港话剧团的《王子复仇记》,北京实验话剧家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台北当代传奇剧场的《欲望城国》、《李尔在此》等,两岸三地戏剧家们,在不同语境、不同问题的主导下,充满自我意识和探索精神,或涉及主体建构问题,或表达当代经验和焦虑,将古今中西文化艺术融会贯通,展现了中国
本文锁定目前港台学界未有具体研究成果之《大学生活》,援引安德森将民族国家视为「想像共同体」之概念,以阐明友联出版社透过传播媒介《大学生活》,以建构「大学生」此一「想像的共同体」.本文指出《大学生活》面对共产主义、冷战、战后现代性和移民潮的国际动态环境,透过「大学生」此一「想像的共同体」之建构,对于「自由世界」的中国青年传达民族主义的想像,使得大学生成员产生民族的认同,并融入现代性的视野,传达出中国
一般被视为反共文学时代的1950年代,其实也是台湾战后中文通俗出版的出发时期.于1949年发布的「台湾省戒严期间新闻纸杂志图书管理办法」,因其审查基准暧昧,使得战后初期自中国大陆流入台湾的中文图书几乎都被列为没收对象,造成台湾各地的书局和图书馆呈现中文图书严重不足.随着中文阅读人口的增加,中文书籍的需求也逐渐上昇,基于市场需求,出版社开始雇用作家撰写小说.1950年代初期,唐贤龙的杂志《中国新闻》
1945年8月,日本结束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中国境内的战争旋即踵起;台湾原住民族青年遭受殖民者、统治者纳编而成军团士兵的命运,并未随之结束.有限的史料显示,国共战争(1945年8月~1949年12月)期间,多有台湾各族的原住民青年遭到国民党政府的胁逼、诱骗而入伍,被迫卷入中国大陆境内的不同战役,或遭中共俘虏囚禁,或者因伤未及撤退而滞留中国.这群生活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却被长期忽略、确切人数不详的
在台湾新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有“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日本意识”以及“西方意识”之间的复杂纠葛,在台湾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文化视域的观照之下,台湾新文学中的“台湾意识”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总体而言,书写着从“中国化”到“去中国化”的本质之变,展现了台湾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与多变性.随着新世纪台湾社会本土化思潮的逐渐泛滥,“去中国化”已然成为影响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
以“海水到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花踪”为标帜的“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由马来西亚华文报业集团《星洲日报》于1991年创办,旨在弘扬华文文学,奖掖成绩突出的华文作家.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2001年开始,“花踪”设世界华文文学大奖.
笔者曾经在《韩国华文文学:探索四个来源与现状》一文里提到韩国人金山(本名张志乐,1905-1938)1919年三·一运动失败后流亡到中国参加韩国抗日独立运动和中国革命运动时,用现代华文写了新诗与短篇小说这一事实.然后指出来:“这可以说也是韩国华文文学的另外一个来源.”这一系列流亡中国大陆从事抗日独立运动的韩国斗士的华文作品在《韩国青年》等杂志上发尅发现,就可以说属于继承这个来源的一支韩华文学了.
台湾近十余年来因为「小三通条款」的原因,与福建地区有了较多的往来互动,遂连带刺激了台湾学界对「福建」区域问题的关注,目前相关学术知识生产,乃以「闽南文化」、「闽、台关系」范畴的探索最受瞩目.而在此一新兴研究风潮之中,个人特别留意到位居闽、台地域政治重要节点的金门角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