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优势种调查

来源 :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常规野外调查法,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南、北、西三个坡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优势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各坡在海拔1840m处乔木层的优势种部是常绿阔叶林木,其中北坡1840m和西坡1840m的乔木优势种为簇叶新木姜子(Neolitsea confertifolia(Hemsl.)Merr.),南坡1840m的乔木优势种为水青冈(F. longipetiolata Seem.)。其他海拔乔木层的优势种未呈现规律性。西坡各个海拔乔木层的优势种都属于常绿阔叶林木,而其他坡未呈现规律性。2)北坡840m和西坡840m的灌木层优势种部为乔木幼树,分别是四川大头茶幼树(Gordonia acuminata Chang)和油茶幼树(Camellia oleifera Abel)。3)各坡海拔1840m处,植被覆盖率高,郁闭度大,草本层以阴生的植物为优势种。
其他文献
针对川西北牧区草地退化,畜牧业生产效率低下,牧民增收困难,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利用系统学原理和方法,以草畜平衡为核心,对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中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优化设计,使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总体效益达到最大,并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构建、完善川西北牧区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典范模式,为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生产力、生产水平、
本文从保护区的功能,类型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并通过对金佛山为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1)外来植物入侵现象明显;2)盲目的开发与过度利用;3)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仍未形成;4)保护区的土著居民对保护区影响较大.认为在旅游文化极为发达的今天,更应该保护那些仅存的原生态自然保护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要有理有利,防止对自然保护区进行釜底抽薪式的开发,进而对自然保护区造成毁灭性
为探讨苗期白羊草的抗旱特性,采用盆栽的方式,对白羊草幼苗实施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电解质外渗率,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白羊草对干旱胁迫反应不是特别敏感;白羊草的抗旱性较强;经反复干旱胁迫之后白羊草的抗旱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利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比较研究4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响应。结果表明:不同PBG胁迫处理下,品种“欧必克”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最高且降幅最小,叶片电导率均最低,MDA含量增幅较小,叶片细胞膜系统有较强的忍耐干旱的能力;而品种“凤凰”忍耐干旱的性能相对较弱。胁迫下各品种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随渗透胁迫加剧,品种“欧必克”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低浓度胁迫下(5[%]
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野生大豆(Glysine soja)间作能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饲草产量,但其间作优势的大小受间作配置方式和间作苏丹草播种量大小的影响。本试验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间作配置和苏丹草播种量对苏丹草+野生大豆间作的饲草产量和饲草粗蛋白产量及其土地当量比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间作配置对苏丹草、野生大豆以及间作的混合饲草的干物质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1行+1
利用吸收镧的牧草适时栽培食用菌,探讨菇类对植物体(牧草)内镧的吸收利用规律及其影响效应与安全性评价。同时返回利用菇渣作牧草生长有机肥,研究镧的迁移动态与残留状况,分析与评价镧元素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施镧牧草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产量均比不施镧牧草栽培的高。施镧南非马唐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各种氨基酸含量和各类氨基酸含量大都高于不施镧南非马唐栽培处理。施镧圆叶决明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品质明显低于不施镧圆叶决
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水分含量分别为9[%]、11[%]、13[%]、15[%]、17[%]的紫花苜蓿品种“中苜一号”种子,返回后对搭载组与对照组植株叶片超微结构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量不同的组别空间飞行后细胞超微结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叶绿体影响较大,线粒体也出现较为明显的空洞和溢裂现象。15[%]搭载组叶绿体内淀粉粒较明显,17[%]搭载组淀粉粒个体大、数量多,表明空间搭载
对4种臂形草品种在闽南地区进行生育特性及其品质分析,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在闽南地区越夏越冬,年均鲜草产量及年均干草产量均以杂交臂形草Mulato1最高,分别达93.37 t/hm2和19.16t/hm2,与热研6号臂形草达极显著水平;参试品种分蘖期粗蛋白含量以杂交臂形草Mulatol最高达9.38[%]。参试品种分蘖期相对饲用价值均达100[%]以上,孕穗期和开花期相对饲用价值达100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BADH基因转入苜蓿,对抗性植株进行PCR及Northern杂交检测,同时测定转基因苜蓿植株后代的电导率、酶活性及抗盐性等特性。结果表明:PcR及Northern检测证明外源BADH基因已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并成功表达,转化率为43.3[%];盐胁迫处理后,转基因后代株系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CAT都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电导率和丙二醛明
狗牙根28个居群叶形态特征明显的表现为3种类型,为明确其分化的分子基础,用20个随机引物(10nt)共扩增出314个RAPD多态性片段。总的多态位点为96.32[%];3种类型之间在8[%]的多态性片段上明显不同;相似生境或同一地域的居群在一些位点上表现出相似或相同的变化;共有24个居群检测到了特异性片段。